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正文
 

梁守民:再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 18:28 新浪财经

  --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系列文章理论篇之一

  梁守民

  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所谓社会主义,简单地说,就是使全体国民共同富裕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在社会形态之划分的两大阵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当中,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顾名思义,所谓资本主义,就是经济的发展以资本的发展为主,以资本的发展来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和实现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资本主义重在资本。而社会主义,则是以社会的发展为主,以社会的发展来实现和保障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全面进步的目标。社会主义重在社会、重在人,重在人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最大区别,也是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资本主义不大重视社会的因素,不大重视人的因素,就业和促进就业是自发、被动、消极的过程,是受物化资本增殖的单一目标支配的,单纯强调个别物化资本的价值开掘、忽视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资本的社会属性,忽视藐视人民劳动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幸福感。而社会主义,恰恰相反,把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和进步放在首位,就业和促进就业是自觉、主动、积极的过程,更强调全部要素资本的多重增值目标,更强调人力资本价值充分开掘极其对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贡献,承认并尊重人民劳动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幸福感。这正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进性所在。正是这一根本区别才导致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系列不同,这里不再赘述。一句话,社会主义是先进鼓励带动后进,营建平等、和谐,最大限度地开掘生产力;资

  当今世界,不仅在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富裕程度很不均衡,差异很大,甚至不断扩大,达到空前的程度,导致地区冲突不断,从而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延缓了人类社会共同富裕、共同进步的追求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发展“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的社会主义,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的必然,也是当今世界发展和人类走向共同富裕所必需。

  二、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和历史特征

  我们这样一个具有960万平方公里辽阔土地、13亿人口和五千年古老历史传统的国度,不管在封建社会结束以后是否经历资本主义这一历史阶段,也不管在近代经历过怎样的战乱和社会动荡,都历史地、客观地、必然地要选择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具有人类最先进思想和最先进意识的社会主义。认识到这些特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就更容易理解了。尤其在上个世纪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困惑、转型并不顺利甚至完全放弃社会主义的状态和历史条件下,一如既往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华民族在未来社会主义道路怎么走的问题上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对于全人类的解放、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更具有独创的、典型的示范意义,也必将对人类在探索彻底解放和共同发展做出模范的、开创性的、领导性的贡献。

  早在1970、1980年代,以邓小平先生为首的先辈就以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起点,引导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思想解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时至今日,这个建设是探索性和阶段性的。“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有了这个科学的、基础的论断,就象在长期禁锢和禁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心灵上开了一扇窗,顿时清风徐徐,豁然开朗。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可以说,在经济建设和财富创造方面取得了成功,积累和留下了更多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思想领域、社会形态和历史阶段。因此,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合理的成分应该科学、辨证地加以吸收、借鉴和利用,不机械地照抄照搬,也不全盘否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条件的大国来说,资本主义东西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灵丹妙药。既要防止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的左的倾向,也要避免唯心主义、极端实用主义的右的倾向。这是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的。

  我们的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特征。在这样的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大、资源分布很不均衡的国度,历史上兵荒马乱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封建社会还没有充分发育便随外族的入侵而中断,人们心目中封建的帝王思想、割据思想和崇洋的思想因而也一直没有得到消除。社会历史和生产力没有得到符合历史规律的、自然的发展。所有这些客观地决定了上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平等、博爱 自由 民主 天下为公”思想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顺利和成功。因为,在人口差异、地区差异极大,资源分布很不均衡的历史条件下,“平等 博爱 自由 民主”的思想是无法推行的,也是无法根本消除这种差异的。结果是接连不断的地区冲突和难以抚平的军阀战乱。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到今天,充分的工业化、城市化还远没有实现,农业的信息化、集约化、现代化还远没有实现。这几乎可以说是国家彻底摆脱落后面貌,全面复兴和崛起的标志和必由之路。在欧洲、在亚洲、在全世界,两次世界大战、民族矛盾和不断的地区冲突和争端带来的是生灵涂炭、财富毁灭、环境恶化和恐怖主义盛行,人们开始认识到战争并不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和有效手段。充分沟通、携手合

  只有广泛根植于劳工大众、利益于广大劳工大众的社会主义才能以“群众路线”作为最重要的法宝,把群众利益尤其是广大劳苦大众和无产阶级的利益作为根本利益,才能救中国(上世纪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认识到中国的实际、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因而不可能成功);只有具有人类最先进理念和创新精神、具有宽容和开放心态的年轻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认识和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才能以务实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吸收人类进步中的一切文明成果和经验,才能发展中国。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精髓。现在,党和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责任政府 法治政府 服务政府”,指出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施政方针和具体要求。众所周知,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问题,阶级斗争早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我们做一切事情都不应该离开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原则,都应该紧紧围绕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目标,千方百计避免和和解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避免无谓的成本、代价、阻力和负面影响。唯如此,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市场化是人类经济社会经过上百年发展所积累形成的文明成果。我们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在人类摆脱愚昧、落后状态,摆脱自然束缚的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市场不是万能的,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的。市场本身不是目的,是手段,属于方法论范畴。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没有改变。认为“资本主义是市场,社会主义等于计划”,是极端主义、机械主义思想方法在目的和手段认识问题上的表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的结合,应该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过程中最恰当、最有效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辨证的

  三、市场经济的六大特征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

  在市场经济中,所有的经济活动是靠契约连接在一起的。从法律形式上说,契约分为两种,口头契约和书面契约或文字契约。契约又有隐性契约和显性契约之分。有契约,必讲信用。广泛意义上说,信用既契约。所有社会活动都是靠契约联接在一起的,比如:严格意义上说,交朋友、谈恋爱的约会时间、地点也是一种简单的信用契约关系。再比如:人民选举的国家领导人、政府首脑也构成了一种信用关系。有了信用和契约,社会才能成为一个联系紧密、运转有序的有机整体。没有了契约、没有了信用,社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混乱不堪。无庸讳言,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平等、契约和信用的关系。信用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更高一级阶段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不讲信用或者没有健全的信用关系,社会就会冲突、战乱不断。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社会主义和市场在信用、契约关系上的高度统一。

  市场经济是法治、规律经济。每个社会都有自己运行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人文观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形成和决定的,根本上还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并与之相适应。同时,社会不同信仰、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以及发展目标又对社会结构、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内容有着不尽相同的规范要求。任何社会成员违反了这两点,即行为失范,都会对特定社会形态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有尽量完善、详尽的、符合社会运行规律和意识形态要求的法的规定性来规范社会行为、平衡社会关系。市场经济是典型的信用经济、契约经济。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充分的经济活动、信用活动和契约活动的自由。因此,市场经济必须有法律来规范每个社会成员的活动。当然,社会主义由于同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和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人本”、强调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目的,即必须符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这一点上,同资本主义是共同的,是毫无怀疑的。没有法治,就不可能有公平、公正、合理的、符合社会主义内在要求和内在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社会

  市场经济是理性、缜密经济。理论上,西方经济学者早就有理性经济人假设之说,即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都是经济理性或者说有理性预期的。我们所说的理性是指广泛意义上的理性。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社会成员的任何一种行为,可以说,都与一定的经济后果相联系,都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或正,或负,甚至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增加社会的司法成本。因此,所谓的“理性、缜密”,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必须明确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明确同社会其他成员的厉害相关关系,对行为对象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对行为后果和行为环境要有一个充分的把握和预期,即行为是理性的,是符合法律规范和市场经济要求的,认识和思维也要求是缜密、细致的。市场经济社会就象一台有序运转的精密机器,任何一个社会行为都必须是理性和符合规范的。这个规范就是高度的法治化,即市场经济是高度法治化的。社会主义本来就要求是理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要求是理性的。否则,就会延缓甚至大大延缓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和目标的实现。当然,“理性”的要求同人的素质密切相关联。可见,普遍提高人口素质,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市”、“科教兴国”是何等的重要。

  市场经济是资源优化经济。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就是让每一份经济要素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和功能,才能实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所以,市场经济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和特点与社会主义“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的相一致的。当然,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要考虑社会主义的“人本”因素;二要考虑经济成员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性,考虑局部和整体、近期和远期的关系;三还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具体特点和所处的阶段,除健全有效的法律、法制和健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外,还要附之以必要的政府管理和行政手段来调节和管理资源配置,才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即经济的政策管理和法律管理)。历史经验证明,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无法实现资源配置优化,而是引起经济无序和危机的。尤其在我国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包括财政税收调节在内的政策管理尤为不可或缺。否则,“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便永不得实现。我们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大的区别或者说最大的分歧就在于如何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这个问题上?

  此外,市场经济还是民主和开放的经济。民主化尤其是企业有效的结构治理的基础。对外开放是经济市场化之大势所趋,是优化经济结构、优化经济资源、优化技术与管理,活化经济和社会主义国际化的必要途径。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市场经济的特点和特征,才能把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党和政府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的伟大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和历史任务。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82628888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