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纪念5.19 > 正文
 

纪念5.19:价值投资把股市送回1999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 16:48 新浪财经

  林文俏

  2005年4月,是中国股市最悲哀的一月,上海指数回到1999年“5.19”行情的起点,但实际上大部分股票价格早已跌到千点以下了。

  在“5.19”行情造就的中国股市最繁荣的2000年,股市曾创造了股市14年多个之最
:上市公司得到的融资额最多,政府得到的印花税最多,券商得到的经纪费最多,咨询机构得到的咨询费最多。当时,广州市街头一个报摊光卖证券报刊每月的收入就达五六百元。那个时候,股市不会“闻新色变”,网站没有股民的怨声载道,媒体也没有现在的没完没了的学者激辩。那时的股市是一个真正的利国利民、造福万方的的和谐社会!

  如果要问是什么摧毁了5年前那个各方受益、欣欣向荣的繁荣和谐股市?无非是两股力量的合力。一股力量是2001年的国有股减持在二级市场打开了中国股市的“潘多拉盒子”,放出了那个被市场遗忘多年的“魔鬼”-----“非流通股流通”。尽管2002年政府停止了从二级市场减持国有股,“魔鬼”虽回笼,但其幽灵仍在股市徘徊,从此股市再也得不到安宁。另一股力量无疑是近年基金们打着“和国际接轨”的大旗,对股市当年的“赌场论” 和“千点论”进行改头换面包装后,抛出的“A股高估论”和“价值投资论”。“赌场论” 和“千点论”只是两个学者的理论声音,当时只是在理论界引起争论,并未引起市场多大反应。但“A股高估论”和“价值投资论”就不同了:第一、它们借助中国入世后和国际接轨的社会发展趋势,用所谓的“国际投资理念”进行精心粉饰包装,因此比“赌场论” 和“千点论”更有蒙骗性;第二、它们不只是一种理论声音,而是被证券媒体大力渲染成为市场主流声音,被基金用强大的资金实力进行了操作实践。因此导致了市场原有价格机制的崩溃。在“价值投资”的大旗下,基金合伙做庄扎堆几十只股票操纵市场,股评家推波助澜渲染只有基金进驻的几十只股票才有投资价值,导致95%的股票暴跌。一个95%的股票在暴跌的市场,带来的不只是90%以上投资者亏损和股民们怨声载道,而是股市整体的萧条:融资功能丧失,券商全面亏损,印花税大量减少,咨询机构纷纷关门,就连基金自己也难逃亏损命运。股市变成当今社会最不和谐的场所!可我们的股评家们,还在喋喋不休地为“价值投资论”大唱赞歌,声嘶力竭地鼓吹把这种导致市场整体萧条的“股价结构性革命”进行到底!

  问题还在于:基金所追求的和国际接轨的“股市价值”,不是100倍市盈率的日本股市价值,也不是40倍市盈率的欧州股市价值,甚至也不是20多倍市盈率的美国股市价值,而是15倍市盈率的香港股市价值。这就是基金认为已跌到20倍市盈率的中国股市仍高估的原因!基金们在股市和国际接轨问题上的“左”可见一斑。

  如果要问:你是喜欢过去的“价格投机”主导的股市和当年的庄家,还是喜欢现在的“价值投资”主导的股市和今天的基金?我相信绝大部分中小投资者喜欢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不可否认,过去的价格投机曾导致一些高位跟庄的投资者亏损,但投机造就了市场整体的繁荣,造就了绝大部分股民的盈利,却是不可否应的事实。而今天呢?有几个股民能盈利?

  在我国股市历史上,关于投机与投资的争论几起几落,至今也无定论。但中国改革开放有一条最成功的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股市的实践已经检验证明:“价格投机造成了牛市,价值投资造成了熊市。”

  中国证监会研究员波涛先生对“价值投资论”曾做过如下激烈抨击:“用投资性功能取代投机性功能的结果是既没有建立起股市的投资性功能,又严重破坏了我国股市原始的投机性功能。我国股市的流动力提供机制已遭受严重破坏,我国股市的活力正严重丧失,变成了一片缺乏生机的近乎荒漠化的净土。反思我国股市发展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出,不仅高度投机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严重危害,绝对强调投资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同样有着严重危害。”

  中国股市还会有“5.19”行情那样的牛市吗?几年来,经济学家曾喋喋不休说:“解决股权分置将带来大牛市”。可是,证监会发布的“已具备解决股权分置试点条件”的消息给市场带来一天短命行情后,市场又不断创下新低。因为作为市场主力的基金说:“解决股权分置并不能改变中国股市的估值”。因此,只要“价值投资”的阴魂不散,“5.19”行情那样的牛市是难以在中国再现了。中国股市要再现5.19”行情那样的牛市,唯有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价值投资论”进行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让合法的投机重回股市。

  纪念5.19征文启示:

  新浪财经股市有奖征文 5.19大牛市六周年纪念 投稿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82628888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