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股权分置解决之道大讨论 > 正文
 

金牛座:解决全流通需要金融创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 18:20 新浪财经

  金牛座

  全流通问题的解决,是要完成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若想完美地完成该工程必须进行金融创新,以金融创新来解决全流通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所有股票实施全流通后最大的担心是什么?是扩容,以及由扩容带来的流通股股票
价格急剧下跌,并由此引发的流通股股东的巨额亏损。如何才能对流通股股东进行充分的保护?国家直接以市场价接盘,或对全流通后股价低于原市场价的部分进行全额补偿,只有对流通股股票进行直接的价格保护,才是对流通股股东最充分的补偿。

  国家能够做到对流通股股价进行市价保护吗?现有方案的答案是国家绝对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事实是只要运用创新思维使用创新金融工具,国家可以承诺做到以市价保护。国家可承诺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在全流通后可以以任何价格卖出,若一定时期后该股票还未卖出,则国家以原市价收购该股票,保证流通股股东不会因全流通的实施而遭受损失。即“以时间换空间”,换取一定时期后股票价格的上涨空间。

  若直接宣布所有非流通股全可流通,则全流通后每只股票的价格都会大幅度下跌,原流通股几乎不可能在原市价基础上卖出。因而在实施全流通前必须进行股权调整,使流通股股权扩大非流通股股权缩小,尽量缩小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间的价值差异。

  如果进行直接的股权调整绝对不可能做到对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间的合理分配。可以考虑首先进行初步的股权调整,用缩股扩股方式进行即可,在股权调整时使流通股获得的股权补偿不够充分。然后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股权调整,即对非流通股的首次流通“征税”,所得收入用于对流通股进行“二次补偿”。对非流通股首次流通价格高于基准价的部分征收“增值税”,对更早进行首次流通的非流通股征收更多的“解冻税”,此两项“赋税”都随时间的后移而逐步减少。即非流通股在首次全流通前要在“时间成本”和“股权成本”中选择其一,非流通股可以“以时间换股权”。

  在对流通股股票价格进行市价保护时,利用创新思维“以时间换空间”。由于我国股市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近几年股价大幅度地下跌,很多股票已经具有投资价值,再加上股权调整后流通股的股权扩大化了,在全流通问题解决后的三年内这些股票价格难道会一直低于基准价吗?当股价上升时投资者就会卖出手中的股票以获利,而实在异常糟糕的股票则可以等待三年期满后由国家以基准价收购。证券市场瞬息万变,在三年这样一个漫长的时期市场都不会爆发行情吗?尤其是全流通问题解决之后,还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背景,可以预计三年后需要国家进行市价收购的股票会很“稀有”。

  进行第二次股权调整时,利用创新思维“以时间换股权”。当非流通股选择在较短的时间内首次流通时,其需要缴纳较多的“解冻税”;当非流通股首次流通的股价较高时,对其高于基准价的部分增收“增值税”,使流通股股东也能分享其 “溢价收益”。若非流通股选择较长时期内持有股票,则流通股会因市场上实际流通的股票数量少而价格增值;若非流通股选择较短时间内使股票首次流通,则需“缴纳”较多的税收,此“税收收入”直接用于补偿流通股股东,形成对流通股完全市场化的“二次补偿”。

  经过两次合理的股权调整后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之间的价值差异大为缩小,股票价值与其价格表现大体相当,然后国家再宣布对所有的流通股股票进行市价保护,保证三年内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价格会高于基准价。当股票全流通后的市价高于基准价时投资者卖出该股票即可获利,若三年后该股票仍未卖出则由国家以基准价进行收购,并同时支付投资者同期的活期银行存款利息,保证原流通股股东不因实施全流通而亏损,而国家实际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很小甚至为零。

  对非流通股首次流通“征税”,让其自由选择在合适的时期进行首次流通,以较高的“机会成本”对非流通股流通速度和流通价格进行“市场化”的约束,如非必要其不会选择在短期内即流通,否则会以股权被大量稀释为代价。对非流通股的“税收约束模型”,可以减小全流通后非流通股立即流通的欲望,非流通股会在必要的时候缓缓地进入流通状态,而不会全流通后立即选择流通。该模型会减轻全流通初期市场的扩容压力。

  对流通股进行市价保护,需要进入该保护机制的流通股在全流通前申请进入保护状态。全流通后,如果该股票的市场价未高过保护价,则流通股股东会选择继续持有股票,而当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投资者会卖出股票以获利。市场价升高则脱离价格保护的股票数目增多,而进入市场的股票数目增多又会使股价慢慢下跌,市场价高低与脱离保护的股票数目密切相关,股票脱离价格保护的速度与市场繁荣度成正比。在全流通初期,绝大部分流通股股票会处于价格保护状态,只有在股票市价逐渐升高的过程中才会有参与价格保护的股票逐渐脱离保护。该保护机制可以使全流通后原流通股股票也处于逐步释放的状态,以最市场化的方式控制股市的扩容速度,消除全流通初期市场的扩容压力。

  如何减轻全流通后股市的扩容压力一直以来就令经济学家们头疼,如何对流通股股东进行充分合理的补偿也令众人焦头烂额。金牛座运用创新思维献上以上金融创新成果供“主流经济学家”享用,还希望各经济学家们继续运用金融创新以完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要辜负7000万股民和13亿人民的美好期望。

  现今没有任何金融创新的简单股权分配方案,以及以净资产价为基准的“谈判”方案,完全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不能进行金融创新,只知道用行政的方式划分股权和控制扩容,只知道以“最原始的方式”让1300多家公司进行一对一的讨价还价,这是整个中国经济界的悲哀!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82628888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