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之我见(1):莫要病急乱吃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 17:23 新浪财经 | ||||||||
加宁 中国股市可谓“病入膏肓”。股指暴跌过千点、股民亏损数千亿、新股发行举步维艰、场内机构度日如年、06大限即将到期、国际大鳄垂涎欲滴。尤其是股权分置这一先天性的缺陷,在中国股市的躯体内折腾了十几年后,终于进入了一个总爆发阶段。“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句古训用在今天的股权分置上似乎很恰当。如今的股指就象是重病号的心电
当病人病情发作且危及生命危险时,人们很容易陷入极度紧张状态。病人家属不必多说,有时主治医生也会因此而张皇失措、手忙脚乱。何况我们这个病还是个没有前科的疑难杂症,我们的医疗理论界还在各持己见,我们的医生们还是群缺乏知识和经验的新手……。当然我们的专家们还是开出了十几种药方,此外还有几千种民间偏方。再看看准备参加治疗的队伍,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如果不是因为身旁还躺着一个高危病人,真容易让人误解他们是要去参加什么盛大的庆典。 笔者毫不否认,股权分置的问题的确不能再拖延了。但是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对病理的认识真的已经清楚了吗?我们的药方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还有我们打算采用的办法,比如分类股东表决制,它到底适不适合用来解决错综复杂的博弈决策问题?会不会因此招致更大的麻烦?另外还有解决全流通问题的经济代价问题,笔者这里指的不是某个部门可能支付的代价,而是整个社会可能支付的经济代价,我们考虑清楚了吗? 这里笔者想举一个实例,一个二期癌症的确诊过程。因为在笔者看来,如今股权分置问题与人体发现癌变后的情况非常近似。大家知道,医生治病的前提条件是确认病情,对于复杂严重的疾病,比如癌症,还必须有各种理化检测的结果。负责任的医生决不可能自认为差不多了或着由于太着急了就下手治疗。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有些时候等不及确诊就要进行紧急处理,比如生命垂危关头。笔者有一位朋友,前段时期体检时被查出腋下淋巴肿块,于是马上跑到最好的医院做检查,结果证实确有癌细胞。但是由于各种物理透视均查不出异常,切片的各项检测指标也都呈阴性,所以原发病灶无法确认。就是说找不到该开刀的部位。患者只好转到一家肿瘤权威医院做复查。该院医生经过全面检查和专家病理分析后,仍然无法确定病原,但却要求病人马上住院开刀。理由很过硬,就是既然癌症已经确凿无疑了,而穿刺后又有扩散的危险,所以决不能再拖延。另外,由于找不到病灶,为了保险起见,也许需要做乳房单侧全切手术。然而就在患者急欲住院手术时,一位高深医生独有的一项最新检测指标显示出阳性,据此可以断定癌细胞来自于乳腺,结论是隐性乳腺癌,于是确立了保守治疗的方案。现在两个多月过去了,治疗效果非常理想,腋下的几个肿块几乎完全消失,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都十分良好。 笔者举这个例子,不是说我们现在应该停下来,等待可能出现的最好方案。而是说,在没有真正搞清认识和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始终不能停止思考、停止研究和辩论。哪怕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按照目前的什么方案进行治疗了,也要继续跟踪研究,努力避免由于方案可能有误出现的不良激化反应。所以,在当前情况下,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冷静,不能因为外界压力太大而乱了方寸。第二,要积极、认真、负责任,不允许再有任何的掉以轻心和丝毫的消极怠慢。第三是解放思想。有些问题只有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才有可能产生新的认识。比如我们解决股权分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国有股、法人股流通吗?是为了补偿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吗?这些问题的确都需要解决。但是在笔者看来,它们都不是原发病灶。 让我们再从技术面的角度说说。就笔者目前所见过的方案,真是很难令人信服和满意。要么缺乏立论依据,比如缩股扩股;要么主观色彩太强,比如设计的流通补偿系数。还有象网络投票这种方式,究竟有多大可行性?更有甚者,一个按实际参与投票人数的百分比确定是否通过的提法,更是匪夷所思。笔者真不清楚,说这种话的人,到底是要真正解决问题呢,还是在蒙事儿?笔者前两天还看到一篇报道,说单个公司的全流通方案设计费用要几十万到几百万。那么1000多家上市公司做出全流通方案需要多少钱?这钱最后到底是谁来买单?为什么我们灾难重重的股市总是可以成为极少数人暴富的温床? 总之,无论是从思想认识角度还是从技术操作角度,我们做的都很不够。现实社会不是实验室,股市又恰恰是最敏感的交易场所。当我们面对中国的改革大业和数千万民众的切身利益时,是不是再谨慎一些、再想清楚一些,更好呢?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82628888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