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正文
 

张东伟:2005年投资时机将更加重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 15:30 新浪财经

  深圳市徐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张东伟

  笔者在2004年年初市场洋溢着普遍乐观情绪的时候,曾撰文写到:……在几乎都是往“上”看(至少也都认为未来是以1300为长期箱底的震荡)的时候,留个心眼警惕在本轮行
情结束后指数未来会破位且一破即不回头这种目前看来“匪夷所思”的走势,……我认为,从相当长时间来看,中国A股市场的价值更多在于超跌后的回弹而不是持续性的上涨带来的……。

  实际上,所谓风险就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的疏忽。认识到了风险,也就远离了风险。在2004年年初准确认识到年内市场风险的,2004的投资收益就不会受大盘调整的影响。在2005年来临的时候,笔者上面最后一段话仍然是我对于新的一年在证券市场上获利的主要思路。这样的观点似乎太悲观,然而仔细分析这些年市场的表现,并不难理解。

  从2001年6月份开始的调整到目前,已经完成了两个阶段:从2245到2002年年初的1339,一个历经半年的单边急速下跌过程,其特征就是几乎所有的股都跌,其背景正是我国经济在本轮景气前通缩即将结束的时候,那个时候听不到“28”现象这一词;从2002年开始至今,则是第二个阶段:市场走了三年的箱体整理:“28”现象出现了,绝大部分股跌,少数股涨。其背景正是这两年来我国经济少数行业过度景气、多数行业更加困境的现实——这绝不是什么股市与宏观经济“背离”,而是股市对经济最准确和本质的反映。笔者多年对股市的认识是:从股市走势图中学到的经济学要比从10本经济学教科书或10个最有名的经济学家那里学到的要多得多。

  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中,各行业的收益率不会相差太悬殊的,否则市场本身必然有个风险调整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宏观调控,不过是起到了原本应由市场因素起作用的调整,是必然的过程。而目前钢铁、石化等行业目前仍然处于过度景气状况下,宏观调控是不会放松和结束的。和近几年不同的是,随着2005年宏观调控的深化,过度景气的行业的收益率必然有个回落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要解决很多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新的行业热点很难立即出现。另一方面,美元的持续偏软使得生产资料价格有继续上涨的趋势,利率仍有可能继续上升。作为反映经济实体的股市,在资本成本趋涨的情况下很难找到新的兴奋点。

  股市是个客观的社会现象。正如同其它社会现象一样,股价与市场趋势、基本面的进程过程是统一的,而非可以割裂开或独立进行的。从目前的股价及其构成来看,A股的平均定价无论从历史收益率角度看,还是从一些价值指标来看,都似乎进入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长期投资区域了。从经验上来说,这个时候的股市可上可下。但是从目前基本面进程、市场构成来看,股市由此结束几年来的调整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自9月份深315点以来的行情犹豫、缺乏方向感似乎也在准备一个真正方向上的选择。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英特尔公司前总裁的这席话道出了竞争系统的前进法则。从严格的价值评估来说,目前的股价,其实也只是“合适”,而并非严重低估。特别是市场的中坚——某些基金重仓的优质股,都普遍经历了两年之久的创新高上升周期,股价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在低位。这个时候股市的上升动力就令人怀疑了。因此,2005年的股市,仍然只能维持它原有的趋势——继续调整。更应令人重视的是,市场可能已经进入了我们在2004年年初预想的,从2004年高点下来的调整,将步入整个调整的第三个阶段:完成箱型整理后真正的向下突破。而这是那些即使是最谨慎的机构报告也不敢想的。他们的普遍观点是:05年市场继续维持箱型震荡格局。

  作为投资者,只要认清了市场的风险所在,就会以一种平常、自然的心态来对待。尽管从2001年起的调整已经持续了三年多了,方方面面对早日结束熊市调整的期望都很高,但应看到,股市的趋势并不是主观所能决定,更不是由什么“政策”能决定的——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一再要人们以客观而不是主观看问题,但在现实中,对待社会现象,很多人们则往往陷于用主观、情绪来看待问题的世界观。这正是那些动不动就用文革批判式的言语批这个、骂那个的思想根源。这种心态对投资有百害而无一利。对股市的“批评”也许是“经济学家”的事而不是投资人的事。还应该明白一点的是,股市走熊了,什么都不顺眼、都不对;相反,股市要牛起来,什么都好了,连“十三道利空金牌”也把老牛拉不回!股市的升跌就象四季更迭一样自然——以这样的心态来理解股市,你就会以平常心面对股市的升跌,而这正是股市获利的心态基础。

  简而言之,2005年的投资策略上,应注意的几点:

  1.不要再去迷信“28”现象。任何一种市场现象都是有其特殊背景的,都不可能永远保持。这个时候更要警惕的是新一轮的单边下跌过程。

  2.绝大部分时间休息,少数时间参与。值得参与的,一定是在超跌非常严重以致政策等不得不干预的时候。该退出的时候,则要毫不犹豫地退出。

  3.投资时机的重要性要高于单纯的选股。中外股市的历史表明,对于组合性投资而言,时机选择是决定长期收益率的最重要因素。选择时机就是选择价格,选择好时机是价值投资的最高境界和水平的体现。巴菲特为了买他愿意买的股,可以空仓等三年,我们的基金经理能有这个耐心吗?2005年,投资时机选择的重要性将比往年任何时候都要重要。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投资时机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