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警惕红利指数股四大陷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13:58 新浪财经 | ||||||||
皮海洲 从去年九月份以来,管理层一直都在积极倡导“积极的利润分配办法”,并最终在去年12月份证监会出台的《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里,终于首次把“积极的利润分配办法”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地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活动与现金分红结合了起来,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利润分配的,不
上证红利指数的出台能否真的起到引导投资的效果,改变股市“重筹资、轻回报”的局面,对此,我们不妨留给时间来检验。但对于上证红利指数样本股的投资,投资者在把它们作为“投资标尺”的同时,不妨多留一个心眼儿,保持一份戒心,以免掉进了红利指数样本股的陷阱里。而根据笔者的分析,红利指数样本股潜伏着这样“四大陷阱”是需要投资者保持警惕,多加防范的。 其一,是不分红或少分红陷阱。对于入选上证红利指数样本股的50只个股,是一批股息回报率相对偏高的个股。根据统计显示,上证红利指数样本股2004年以来税后分红额162亿元,占市场分红比例超过50%;样本股现金股息回报率2.31%,比调整前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高46%,比调整后的高28%。也正因如此,这就使得投资者对这50只个股在2004年年终的现金分配寄予了厚望。而鉴于《若干规定》中所规定的再融资与现金分红相挂钩的方式,上市公司在最近三年只要进行了一次现金分配便可满足再融资的要求,为此,上市公司为充分发挥分红的效率,这50只样本股就有可能在2004年年报里减少分红或不分红。更何况有的公司在2004年中期已经进行过现金分配,这样在2004年年末再次进行现金分配的可能性就进一步减少。而一旦市场所寄予的“高派现”厚望落空,这对市场来说是不是一个打击呢? 其二,除息陷阱。按照现行的规定,上市公司的派现是要进行除息处理的。分红登记日收盘价10元的股票,如果每股分红0.50元,那么经过除息处理后其股价也就只有9.50元了,而且投资者还要交纳20%的红利所得税,投资者实际得到红利0.40元。因此,经过这么一除息,投资者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而且每股还亏损了0.10元。因此,尽管50只样本股在过去一年的现金股息回报率达到2.31%,甚至超过了银行利率,但它给予投资者的实际回报价值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儿,银行利率是投资者本金不变情况下所真实得到的,而股息经过除息后,投资者根本就没有得到。如邯郸钢铁2004年10月22日进行2004中期10派3元(含税)分红登记,当日收盘价为5.20元,可次日经过除权后该股以4.99元开盘,该股价也成了当日的最高价,随后该股一路下行,当日报收4.83元,股价下跌0.37元,扣除所得红利0.24元,投资者每股还是多损失了0.13元。 其三,主力出货陷阱。见利好出货是主力炒作股票所惯用的手法。因此,对于这红利指数样本股中的股票,不排除市场主力利用市场对其高派现的良好预期来拉高股价,或在下跌市况里维持股价,而一旦利好消息兑现,高派现方案出台,则主力一步高开到位,然后一路出货。让那些看好上市公司高派现的投资者高位跟进,然后被套。 其四,再融资陷阱。上市公司对资金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而如今既然管理层把分红作为了再融资的一个必要条件,那么,作为这些推出分红方案满足管理层再融资条件的公司来说,在推出分红方案的同时,也推出再融资方案也就更加冠冕堂皇了。于是,上市公司给流通股股东分配了几千万的利润,结果又从流通股股东荷包里掏去了几个亿的募资款,如此一来,到底是谁给谁分红,只怕得另当别论了。特别是一旦这些公司推出的是巨额的或高价的再融资方案,那么,它对股价所造成的冲击更大,投资者又将要因此而蒙受一笔不小的差价损失了。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