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黄湘源 > 正文
 

黄湘源:资金和政策缘何难以形成合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 14:56 新浪财经

  黄湘源

  这个市场,没有一种力量能够“单骑救主”。市场需要的是政策和资金齐心协力形成的合力。

  即使是历史上曾经屡次一祭就灵的法宝――政策市,现在看来也不那么灵光了。近
期出台的利好政策之多,虽然被形象地称之为堆码,但数量的堆积却未能带来人们所期望的“从政策的量变到市场的质变”。这已经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但是却不得不正视的事实。不能不深思的是,为什么政策的利好作用也不灵了呢?

  中国股市一向被称之为“资金推动型”的市场,事实上正是在政策的刻意成全下,证券投资基金在今年一年之内形成的规模就大大超过了以往若干年的总和,而随着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的次第入市,一支包括已先期入市的社保基金在内的规模大到有可能足以与专业的证券投资基金相抗衡的新的资金阵营正在崛起。此外,还有QFII、私募基金以及正在蠢蠢欲动的银行基金等,更不要说还有央行证监会为券商融资新开的口子了。中国股市的可用资金之源从来也没有象今天这样充沛。管理层对资金的托市作用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甚至不妨可以说,这显然正是近期政策的重心所在。可是,为什么不仅没有一股资金愿意挺身而出响应政策的号召,而选择做空军司令的却反而大有人在呢?

  资金和政策同床异梦,貌合神离,不是没有道理的。利益冲突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政策下了那么大的决心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资金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接盘,对此,各路资金无不“心有灵犀”,心领神会。在这里,他们也确实曾经找到过共同利益,因而也不乏共同语言。但是,事情是变化的,一变化就使得原来的利益同盟面目全非了。如果说,认购新股曾经是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肥得淌油的财源的话,如今则早已今非昔比了。问题是管理层的心太黑,宁愿压低发行市盈率也要发新股,而新股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的事实无疑对一向俯首甘为御林军的券商和基金是一个严重的警告。他们无不产生了一不小心当炮灰的害怕,再要让他们象以前那样一切行动听指挥,指向哪里就打到那里,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也是很自然的。

  政策上不能把一碗水端平,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层只顾着开闸放水,可是,水放得越欢,带来的问题就越麻烦。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一个发展规律,也是一个利益冲突的过程。新的大资金大机构入市,打破了原来的利益格局分割和垄断,难免同原来的资金机构发生利益上的争夺,最低限度也会导致利益的摊薄。引起不安的是政策对某一新的资金品种的启动给予特别的优惠情况所造成的利益失衡,在四面八方“要政策”的过程中争风吃醋在所难免,一碗水端平又谈何容易?

  在新的大资金大机构大军压境的逼空过程中,被迫接受股价价值中枢下移的城下之盟对于原来的投资者(主要是大资金大机构,当然也包括散户)显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他们凭什么要为那些政策新宠儿们的“逢低买入”买单?但是,中国股市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偏偏就是有那么一些让人给卖了还要为别人数钱的人。股市中的老主力证券投资基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大傻瓜。当别人急切地等待着重新估值为其逢低买入腾出空间的时候,他们居然也跟着瞎嚷嚷,一副心甘情愿削足适履的样子。莫非他们真的这么没心没肺?其实,内中别有说不出口的隐情。只要稍稍回顾一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入市的经历,就不难发现,他们从来就不是做多的真正主力,相反,却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站到了空方的一边。原来,由于制度的缺陷,作为我国基金正规军的证券投资基金并不是靠盈利分红过日子的。基金管理者的暴利来自于管理费。如果基金赢了利,基金将更多地面临续回的风险,势必严重影响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因是之故,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要使自己的收入不减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基金亏损来套住基金持有人。这就是基金之所以不可能如政策之所愿成为“市场流动力的提供者”或者说“市场的稳定器”反而每每成为投资者的犹大之最根本的原因。

  市场形不成合力的问题出在资金,根子在于政策。政策的出发点一开始就错了,政策量变的落脚点自然也就不可能落在有利于广大投资者的市场质变之上。从目前出台的诸多政策来看,政策的重点在于为了扩容而讨好资金,这固然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但换个角度来看,也不啻是与虎谋皮。我们并不一般地反对扩容,但是一个股市的融资功能与投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缺了哪一个也不行。缺了一个,就非但不是形得成形不成市场合力的问题,而是翻不翻车的问题。股市“重筹资轻回报”的政策倾向如果不能真正改辕易辙,那么,合力难的问题恐怕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呢。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