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郎咸平引爆国企改革讨论 > 正文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途径争论中的七个误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 07:05 新浪财经

  最近发生的“郎顾公案”越来越引起相关利益群体的关注,究其本质是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途径争论,是关于国企改革路径的争论。从争论的情况来看,我以为其中有七个误区需要我们澄清,其中部分问题其他学者已经提及,为了维持思想的完整性,一并叙述给读者,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误区,需要争论的不是国有资产卖与不卖的问题,而是如何搞好国有资产的 问题。局限于卖与不卖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要关注如何搞好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国有企业的本质首先是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本质是一致的。出卖只是搞好企业的一种可能途径,除了出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正因为讨论问题的目的是搞好国有资产,所以很多学者和读者才能承认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对的,改革的脚步不能停,但是改革不等于出卖,不能坚持一卖就灵。

  第二个误区,需要讨论的不是贱买贱卖的问题,而是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如果所有者自己不能管理好企业,那么雇佣别人来管理或者出卖都是可行的途径。贱买贱卖在市场的产权交易中也是可以接受的,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存在。而且所谓贱买贱卖的评价标准是部分人的理解,对于出卖者或者购买者而言,他们的定价标准也许与这部分读者的标准不一样。关键问题是,现在的产权交易往往建立在无序的基础上,所以这种贱买贱卖就缺乏合理的解释。这就是部分学者承认国有资产流失是个事实的现实基础。造成无序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种无序,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不能因为改革肯定需要付出成本,我们就什么成本都认帐,对于不需要付出的成本,我们要找出办法来避免。

  第三个误区,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国家和不良商人的得失问题,是多方利益的问题。如果只是这两方的利益问题,就不值得整个社会、各个学科的学者去关注它。正如我在另一篇文中所言,企业是个利益的平衡体,它的存在必须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同样,它的改革也必须符合各方面的利益,只有主次问题,不应该有缺席问题。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生存下去,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了企业的生存,可能要牺牲个别利益群体的部分利益,比如所有者利益、内部员工利益,但是牺牲不等于无视存在,还是要争取合理的部分满足。一方牺牲也不是为了完全的满足另一方面的利益,否则就会因为利益失衡而导致严重的问题。

  第四个误区,国有企业效率低不是出卖的理由,寻找最佳的方式搞好企业才是改革的理由。国有企业改革要解决的不是简单的效率问题,是综合效益的问题,是国家某些事业长期发展的问题。有研究证明国有企业效率一般低于民营企业,这种方法是简单的算术方法。卖了可以提高效率,但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不能仅仅考虑效率问题,还有个全面收益、长远发展的问题。国有企业以及其他一切企业都要追求效率,但是有时为了综合的收益、长远的发展不得不放弃短期的效率。比如冗员问题,是历史上形成的,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急于求成,就会造成社会的动荡,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如何来推动改革?它的逐步解决有利于平稳过渡,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综合效益。国有企业还承担着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有关义务,赔了本也必须要赚吆喝,这是应当由社会予以补贴的,在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做法。

  第五个误区,国有企业搞不好不是所有权问题,是科学管理问题。很多学者认为国有企业搞不好的原因是所有权问题,似乎解决了所有权问题就解决了一切问题的根源。所有权问题当然很重要,但是所有权问题代替不了管理问题。如果我们这部分的学者到国有企业,也包括民营企业去看一看,你会不同程度的感受到,管理落后是我们中国企业共通的问题。改变了所有权你就能改变管理问题?就会把企业搞好了?可能有难度。前文说过,企业要满足多方面的利益,企业搞不好,受损失的不止是所有者、经营者,也包括了国家、社会、消费者、员工,所以轻易不要给予他们不能搞好的机会。

  第六个误区,好像搞不好企业就是经营者的问题,现在的体制下有政府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尊重资本的自然属性,过分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对企业管理不善,不知道究竟想从企业得到利润还是政绩;不愿意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去聘用管理人才,给予足够的激励,与管理人员分享收益。搞不好企业不是经营者的本意,或者是他不适合做企业管理,被赶鸭子上架;或者是对他的干预太多,不让他做事情;或者是指挥棒指挥错了,不要他的利润,要他的政绩;或者是逼着他只有把企业占为己有才能分享收益。其他还有经营环境方面的原因,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样的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七个误区,不是所有者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是所有者管理能否到位的问题。据说一些有名的大家也有所有者缺位这样的说法,我没有查到原文,我想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很明确的,是客观存在的,无需讨论,我们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不能无视所有者的存在,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权利。所谓“二十年的全民所有等于谁也没有”实际上说的是全民所有如何才能使股东真正可以行使权利的问题。这里面有政治体制和政治意识的问题,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对所有者的权利不够尊重,与东欧国家的“私有化浪潮”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值得政府反思的。如何使所有者及其代表能够切实行使到对公众财产的管理权,需要政府的努力。但是所有者管理不能到位也是公众公司共有的问题,并非国有企业独有。这个问题诚然需要解决,但更重要的是作为公共秩序维护者的政府一定要建立起规范的市场秩序,作为代理人的政府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管理到位。

  有新浪网友说,“我们不需要讨论国有企业是否需要改革。一定需要,必须改革。问题是:如何改革???产权如何改革?我们为什么不能来一次全民投票公决?”其实,无论是自由主义也罢,“左派”也罢,无论是来自国有企业的员工群体还是经营管理层群体,大家作为学术研究者和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发表看法,决无发言门槛的问题,也决无内外人士的差别,大家唯有达成共识,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唯有实事求是才能解决问题。

  这个“共识”就是,国有企业必须改革,所要选择的只是途径问题,不是是否需要改革的问题,什么样的途径都可以尝试,但是一定是要是合法、合理的,不能伤害了相关者的合理利益而只满足了某一方面或两方面的利益。“实事求是”就是一定要实际的了解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问题的症结和原因,实际的了解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诉求,寻找相对平稳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抱着几本经典高谈阔论,实践不是证明这些理论即使是在一所大学也支撑不住了吗?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可能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和管理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无论如何,回避问题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问题并且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去解决问题,是经济学者、管理学者、社会学者、法学学者和政治学者们共同的义务,也是我们的学术道德。对于政府方面,特别是司法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则是他们应尽的职责,更不应当作壁上观。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和国有企业的员工,自然无法也不应当回避关系自己命运的问题,只是在讨论中,大家都要理性一些,客观一些,不要做无谓的谩骂,那样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只会陷入更多的误区。

  (徐中奇)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企产权改革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