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穿 沪深港通北向看穿机制9月17日正式实施

一眼看穿 沪深港通北向看穿机制9月17日正式实施
2018年08月24日 20:58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线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倾听;您爆料,我报道!在这里,我们将回应你的诉求,正视你的无奈。新浪财经爆料线索征集启动,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倾诉与吐槽”!爆料联系邮箱:finance_biz@sina.com

  无处藏身!内地香港联手,跨境操纵大杀器来了:“一眼看穿”投A股账户,下个月就实施

  中国基金报

  原创 张燕北

  沪深港通北向看穿制度马上就要推出了。换句换说,不到一个月之后,陆港通将正式引入“实名制。

  沪深港通北向看穿机制

  将于9月17日正式实施

  今天晚间,证监会官网消息显示,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提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经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协商一致,北向看穿机制(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将于2018年9月17日正式实施。

  证监会表示,北向看穿机制实施后,北向交易投资者将提供身份编码相关信息,这将有助于交易所一线监管和中国证监会监管执法,维护市场秩序。

  什么是沪深港通北向看穿制度?

  所谓“看穿式监管”,顾名思义,是指监管部门可以“看穿”投资者的证券账户,清楚掌握每一个账户的情况。近年来,证监会一直在倡导“穿透式监管”,“看穿式监管”便属于其中之一。

  具体来看,目前A股市场交易是以看穿式证券账户体系为基础的,证券交易所和登记结算公司拥有所有投资者的一级账户信息。在该模式下,每一笔A股交易申报均应包括投资者的证券账户信息,交易所可以实时对投资者交易指令做前端检查,并能够实时发现投资者持仓违规信息。

  简言之,目前A股市场上已通用“实名制”交易。

  与境内“看穿式”账户监管体系存在一定差异,沪股通沿用的是香港证券市场的“二级账户”架构。也就是说,香港结算和港交所仅可以获得经纪商等市场参与者的账户和交易的信息,而无法直接掌握经纪商背后实际投资者的账户和具体交易、持仓情况,也就是说香港市场的交易是以非看穿证券账户体系为基础的。

  下个月沪深港通北向看穿机制正式实施,意味着作为在港股市场落地的“试水”,陆港通的北向交易将率先于2018年三季度全面实行“实名制”。

  事实上,早在去年底,香港证监会对外发布《证监会公布为沪股通及深股通引入投资者识别码制度》、港交所对外发布《沪深港通北向交易投资者识别码模式资料文件》等系列文件,正式推出投资者识别码制度。

  这一制度初步实现了北向投资者身份信息的穿透,在实时监控、自律监管、线索筛查等方面进一步推动了看穿式监管。当时计划于2018年三季度推出投资者识别码制度,要求香港经纪商为其客户编制与该客户特定识别信息配对的客户编码,并在交易申报中附加相关券商客户编码。

  港交所在文件中指出,港交所中华通交易系统中的券商,须向每位北向交易的客户编派一个唯一的券商客户编码,每个券商客户编码应与该特定客户的客户识别信息配对,该等信息包括客户名称,身份证明文件的签发国家,身份证明文件的类别及身份证明文件的号码。

  港交所要求,券商提交北向交易买卖盘时,全部须加上适当的券商客户编码,而港交所则会将有关信息交予内地交易所。

  跨境操纵行为将更无空子可钻

  为何要推出“每位北向交易客户对应唯一编码,与身份证明识别信息配对”的沪深港通北向看穿制度?

  沪港通开闸三年多总体运行平稳,但也出现了一些异常交易甚至跨境操纵的行为。陆股通看穿式账户体系建设,旨在完善跨境交易监察模式,更好地保障两地资本市场平稳推进。事实上,“净化”A股市场,也少不了对沪港通和深港通的监管。

  2016年,深交所及时发现了唐汉博等人操纵“小商品城”案的线索,后由证监会查实,成为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两年来查处的首例跨境操纵市场案件。

  证监会调查发现,唐汉博跨境操纵“小商品城”案中,唐汉博及其操盘手王涛利用3个香港账户和1个内地账户,内外配合,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虚假申报、盘中拉抬、对倒等手法,对“沪股通”标的股票“小商品城”实施了操纵行为,非法获利4188万余元。

  据了解,唐某博等人利用在香港和内地开立的证券账户,内外配合,通过制造人为的交易价格和交易量,误导其他投资者参与交易,实施跨境操纵。

  在本案调查期间,证监会根据其他线索,同步查 与此同时,该案还牵出唐汉博及其“亲友团”涉嫌操纵同花顺杰赛科技广发证券新希望博云新材等5只股票,非法获利近2.5亿元的另一起操纵案件。

  两起案件非法获利近3亿元。证监会依法从重对涉案当事人作出了顶格行政处罚,两案罚没款合计逾12亿元。

  唐汉博堪称证券市场上的资深操纵玩家。早在2010年,唐汉博等人就已进入证监会稽查部门的执法视线。此次的12亿元罚没款已经是唐汉博操纵团队7年来第4次领到证监会开出的罚单。

  近年来证监会针对各类证券违法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唐汉博此次绕道沪港通实施市场操纵,是寄希望于通过跨境操纵隐匿违法行为、寻求监管套利,然而这个如意算盘再次落空。

  跨境监管协作制度正加紧完善

  沪深港通北向看穿机制的正式实施是两地跨境监管协作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标志,是跨境监管协作的又一次升级。

  在查处唐汉博跨境操纵市场案之后,证监会于今年又查处一起跨境操纵市场案件。今年5月1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期查获了一起利用沪港通账户跨境操纵市场案件。涉案和人员机构涉嫌操纵沪市4只股票,交易金额达33亿元,获利超过2000万元。

  据证监会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期间,两家涉案私募基金机构中的从业人员预先合谋,集中6个资管产品募集的资金,通过多个在香港开立的沪港通账户,利用资金优势操纵“菲达环保”等4只沪市股票,交易金额达约33亿元,获利超过2000万元。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当时便表示,沪港通跨境操纵案件线索在较短时间内被发现,得益于沪港两交易所主动全面的交易监察模式与高效畅通的跨境协作机制。相关负责人还说道,“正与港交所通力合作,不断探索完善跨境交易监察模式,推动沪股通看穿式账户体系建设。”

  三个月后的今天,证监会公布沪深港通北向看穿机制即将正式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深港通开通近一年来,两地交易所从实时监控、跨境协作、北向交易看穿式监管等多方面着手,为深港通构建出一道有效防范跨境交易风险的安全网。这一安全网包括完善深港通市场监察系统、强化盘中实时监控力度和提升跨境违法违规线索发现能力。

  同时,两所还针对异常交易行为,加强了自律监管措施实施层面的相互协助。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港交所已累计通报疑似沪股通异常交易行为近20起。上交所提请港交所协助调查60余起,对有异常交易行为的沪股通投资者多次予以书面警示;此外,还为证监会层面跨境监管执法提供了有效的专业支持,进行数据协查70余起。总体来看,上述沪港通监管协作机制在打击跨境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王涵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