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30日07:49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 李弋/文 一场史无前例的国家救市裹挟了21家证券公司,不低于1200亿元的资金投入,这一切发端于去年7月。那时A股处于4000点左右。

  在救市旗帜下,证金公司获得央行充足流动性支持,得以在股市关键时刻从商业银行、券商、保险、基金等获得大批“救市”资金以应对股市波动。

  去年8 月14 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随着市场逐步趋向常态波动,应该更加发挥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今后若干年,证金公司不会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不变。当市场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证金公司将以多种形式维护市场稳定。

  如今,救市资金的收益情况如何?随着证券公司2015年报的纷纷出炉,救市资金的收益也浮出水面。

  救市资金仅1家盈利

  目前,已有9家上市证券公司发布了2015年年报,始于去年7月的券商救市资金收益情况被披露。9家证券公司救市资金共投入672.84亿元,其中救市资金最多投入的是中信证券,高达211.08亿元,排在第二位的是广发证券,救市资金为138.6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有些券商救市资金的投入超过券商公司净利润。比如中信证券,虽然去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净利润高达198亿元,但与救市资金211.08亿元相比,还少13.08亿元。同样还有广发证券去年净利润为132亿元,其138.64亿元的救市资金投入也超过了净利润。

  在上市公司公告中,救市资金一般被这样表述:“公司与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证金公司)开展收益互换业务(交易),”且“本次投资由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专户统一运作,公司按投资比例分担投资风险、分享投资收益。”

  如:中信证券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董事会分别于2015年7月6日和9月1日同意公司在股东大会对公司2015年度自营投资额度的授权范围内,与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收益互换业务,公司先后出资人民币1567486万元、543409万元(出资金额合计人民币2110895万元,占2015年7月31日母公司净资产的20%)。

  而招商证券这样表述:

  今年2月,招商银行总行副行长赵驹透露,中证金在2015年底给了每个参与救市出资券商一张投资收益表,就每家券商按照净资本百分比所借出的救市资金,给出了投资收益情况。

  分析9家券商年报,《证券日报》根据区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推算,中信证券投入资金最多,其收益率为-1.6%;广发证券收益率-4.76%,招商证券收益率为-4.57%,光大证券收益率为-4.75%,三只证券亏损都在4%以上;只有太平洋证券略有收益,收益率为0.973%。

  在业界看来,券商救市资金浮亏规模小于市场的预期。让我们先回溯到始于去年7月的那场股灾。

  自去年6月15日A股开始暴跌,在短短3周内上证指数跌幅近40%,创业板则暴跌幅度更甚。2015年7月4日,21家券商表态联合维稳市场,那时A股处于4000点左右。同时券商承诺:“4500点以下不减持”。2015年底上证指数已经跌至3500点左右,如果以此来计算,那意味着券商投入的救市资金可能面临着10%以上浮亏。从目前9家上市券商救市资金收益来看,平均-3.18%的浮亏小于市场预估。

  反思国家救市

  在去年股灾发生后,据彭博报道,证金公司获得包括中国央行在内机构提供的2.5万亿至3万亿元资金支持,以应对股市波动。资金将用于向券商提供流动性支持、购买股票和基金以稳定市场等,资金支持的具体规模是不断变化的。

  更多业内人士开始反思始于去年的国家救市,李剑阁日前表示,股市出现去年年中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下,要不要救市?什么情况下该出手救?怎么救?由谁来救?如果说国际惯例,目前举不出任何一个国家是由监管部门带着监管对象救市的例子。

  李剑阁举例,看美国几次救市的情况,一般是财政部和联储出面,SEC根本不会参与。1998年香港救市,是香港财政司带着金管局几个人,极小范围决策,最大限度地防止了内幕信息的泄漏,避免了“老鼠仓”和利益输送等犯罪行为的产生。整个决策过程香港证监会并不知情。在李剑阁看来,中国的救市做法相当于裁判带着特定的运动员去踢球。这个球是没法踢的。没有任何机制能够避免吹“黑哨”。

  而对于未来救市资金的收益情况,招商证券在年报中指出,由于救市资金投入使得公司面临的A股方向性投资规模急剧扩大,A股市场的波动将可能对公司经营生产造成重大影响。中信证券报告认为,2016年至今,上证50指数已经下跌11.55%,应该警惕一季度救市资金亏损扩大风险。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