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证监会将专项检查IPO在审企业财报

2012年12月17日 03:26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蒋飞

  “企业的业绩可以有好有坏,但是业绩必须是真实的。”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昨日在凤凰财经峰会上称。他透露,证监会近期将针对IPO在审企业进行财务报告专项检查。

  在最近一次保代培训上,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已经警告部分IPO在审企业存在业绩下滑风险,要求保荐代表人尽职履责,防范企业粉饰报表和操纵业绩。

  姚刚昨日称,除了检查在审企业财务治理之外,证监会对已经上市的IPO企业也将加大监管力度;刚上市不久的企业如果出现业绩大幅下滑,并且存在信息披露的重大遗漏,证监会将追究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责任。

  目前,主板和创业板的在审企业数量已经超过800家。虽然证监会后端的发审会审核已经暂停近3个月,发行上市工作也暂停了近2个月时间,但是前端窗口仍然在接受企业的IPO申请材料。发行窗口的关闭并未让担心融资圈钱的市场减少担忧,反而增加了如何消化在审企业的不确定性。

  而面对市场的关切,证监会并未给出何时重启IPO的答案,但是其监管方式已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在公开市场融资的信息披露要求以及相应的处罚力度上显著提高。

  姚刚昨天的表态,也是证监会今年以来在发行改革中执行的总体思路的体现,即“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尽管《证券法》和证监会的部门规章仍然将“持续盈利”作为IPO的重要条件,但证监会在审核实践中已经在尝试弱化对企业的价值判断,重点抓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证监会的财务审核关注的内容与过去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过去有些经营性风险在招股书中写出来,可能就通不过审核,企业为了能过关,就会想办法藏起来或者想办法包装。”北京一位保代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按照新的审核思路,发行审核将不再对这些经营性风险做“价值判断”,即不代替市场判断企业的风险和投资价值,但是要求企业对这些风险进行全面和真实的披露。不过,新思路还需要法规的跟进,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审核实践中,如逐步引导发行人和中介机构适应新的游戏规则。

  记者接触的一些中介机构人士预计,在审企业披露2012年的财务报告后,将有相当比例公司因为业绩下滑而不得不撤回IPO申请材料。如果证监会加大对粉饰业绩的监管力度,撤回申请的数量还会增加。

  除了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之外,证监会化解IPO堰塞湖的另一项措施是完善全国性场外市场(“新三板”)的制度建设,增加这个市场的吸引力,从而分流一部分企业通过“新三板”和区域性场外市场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姚刚并称,证监会将进一步扩大全国性场外市场的试点范围,适时发布新的挂牌和交易规则。他表示,为了增加市场的流动性,新三板将引入做市商机制。

  “新三板”另一项重大的制度突破将是允许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企业挂牌。这一方面意味着挂牌企业在定向融资的时候不再受200人的限制;另一方,历史上所有制改革中形成的股东人数已经超过200人的股份企业,也将告别灰色地带,正大光明地进入资本市场。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中央经济会议要求明确改革路线图时间表
  • 体育CBA-马布里43分北京胜广厦 广东胜八一
  • 娱乐霍启刚连发微博斥假新闻:对晶晶不公平
  • 财经人大官员称分配改革应控制政府收入富民
  • 科技迅雷CEO邹胜龙自述:迅雷十年反思
  • 博客大雪后雾霭笼罩北京城 赵子琪辣妈写真
  • 读书真实战斗力:朝鲜军事实力大公开(组图)
  • 教育丈母娘的看人眼光或是素质教育的眼光?
  • 育儿富商借试管生8胞胎:5子超生或罚千万
  • 刘泳华:城镇化是高房价的元凶吗
  • 孙立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意
  • 祝捷:小米的创新你学不会
  • 西向东:美国控枪难的经济原因
  • 郑风田:未来中国农村会是什么样子
  • 聂庆平:美国经济将陷入衰落的十年
  • 罗善强:一轮牛市就像一场摇滚演唱会
  • 如松:中国股市中没有一个大师
  • 蒋锡培:成就名企的四个关键
  • 陈思进:饮食男女中的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