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证监会内部刮起人事变动风暴 处级干部调整或超50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3日 23:50  经济观察报微博

  张勇 陈旭

  今年10月就将满二十岁的中国证监会正迎来新一轮大规模的人事调整。

  日前,中国证监会决定,对机关任处级职务5年以上干部开展大范围轮岗,核心是“权力部门”与“非权力部门”任职对调。事实上,在此之前证监会已经启动了人事变革,一些副局级职位的公开招聘已经展开。

  在证监会系统的一位人士看来,新主席郭树清履新之后不久,进行如此大范围的人事变动,或将会迎来证监会监管思路的一些调整。

  据悉,中国证监会正在从“系统性”、“根本性”出发,对资本市场的关键制度进行顶层设计。据了解,关键内容涉及三方面: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两大债券市场的融合;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中小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制度衔接。

  人事调整成为其未来监管新思路的伏笔。

  一位市场人士坦言,证监会所谓的权力部门无一例外都是具有行政许可审批权的部门,5年以上老干部的大范围轮岗必将打破一些固有利益格局。因此外界亦认为,履任证监会主席5个月的郭树清,将开始对证监会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

  事实上,近年来证监会已经在不断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但是改革固有利益格局的核心是对人事的变动,此次对具体执行的行政审批部门的人事进行调整,正使得资本市场市场化回归历程进入关键期。

  一个月人事

  3月22日,证监会在京召开了有关证券期货行业人才队伍规划的座谈会,在这次邀请了媒体参与的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吴利军表示,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等6家证券期货交易所近期将联合成立办公室,面向市场公开选聘6位副总经理。

  作为中国证监系统的一部分,上述六大交易所公开选聘副总经理的消息被业内高度关注,“以往对证监系统外部招聘的岗位都不会很高,大多数是科员或主任科员级别。”在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看来,副司局级岗位的对外开放意义重大。

  据悉,除在上述六大交易所公开选聘副总经理之外,证监会还将开放行政处罚委员会中的4个副主任审理员职位,对外公开招聘。

  公开选聘副司局级干部,只是最近一个月内证监会一系列人事改革行动的三大事件之一。实际上,从2月底至3月底的这一个月,被证监会内部人士私下称之为“人事风暴一月”,其中所谓的三大人事改革事件分别为:2月底,证监会发布2012年引进中高层次专业人才招聘公告;3月中旬,决定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处级以上干部进行轮岗;3月下旬,面向市场招聘10名司局级干部。

  按照中国行政官员序列,在正部级事业单位的证监会内部,负责政策执行的主要官员相应级别为司局级和处级干部,这对应着证监会20个职能部门、1个稽查总队、3个中心、2个委员会和36个地方证监局及2个证管办的主任、局长等以及这些相关部门众多处室的处长。“总体匡算下来,这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将涉及的干部总数可能超过50个。”上述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认为,虽然真正调整的岗位有哪些还不得而知,但从证监会此前的表态来看,最终的人事调整将不会是小范围的。

  当然,此次集中出台人事调整措施源自于去年10月份证监会高层的变动,其中最为核心的当数原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接替尚福林成为证监会新任主席,而原纪委书记及个别副主席也在这一前后发生了变化。

  在接近证监会的人士看来,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魄力“很大”,在上任不到半年就开始了证监会的人事大改革,处级以上干部的大轮岗和对外招聘副司局级管理人员则是人事改革的核心内容。

  五年门槛

  在目前所有人事调整的举措中,处级以上干部大轮岗可能是影响面最广也是最受关注的一项。3月中旬,证监会召开会议决定对会机关任处级职务5年以上干部开展大范围轮岗,但有意思的是,对于5年的“门槛”,大多数接受本报采访的人士都说不清楚制定的依据。“虽然证监会内部对于行政审批岗位有定期轮岗制度,但其中并没有5年这一期限。”不过,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显然这个门槛不是随意制定的,以5年为限很可能是针对2006年的那次大规模人事调整。”

  或许只是巧合。五年前的2006年,证监会有过一次在当时无疑是空前规模的干部调整。由于当时股权分置改革这一股市顽疾的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对监管人员的需求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证监会进行了一次规模不小的人事调整,因此,目前证监会很多处级以上干部都是在那次调整之后,进入目前岗位的。“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年中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攻坚阶段,需要执行力强的干部来完成,也因此可能产生了这一次的大规模干部调整。”了解2006年干部变动的人士表示,“那一次调动之后,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就没有再出现,也同时形成了不少5年以上岗位没有改变的情况。”

  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证监会就提出要完善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审批人员竞争上岗、定期轮岗和审批回避制度。上述证监会的内部人士还称,在司局级干部中有两年须轮岗的制度,但实际操作中似乎并未大范围实行。

  而长期的人事安排对于行政审批来说,也将形成一些固有的行为模式,因此此次证监会将轮岗焦点集中在任职5年以上的处级干部,“自然是意在深化证监会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不过,“不少处级干部对于此次轮岗竞聘尚保持观望的态度。”一名证监会的官员告诉本报记者,“据我所知,目前主动报名参加轮岗的处级干部还不多,有些干部认为就算是调动也还是平级,意义不大,还有些干部则认为没有信心在一些其感兴趣的关键权力部门领导岗位竞聘中胜出。”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大范围的轮岗势在必行。在此次人事大调整之前的半年间,一些司局级岗位已经开始了调整,而这些调整的原则也是按照内部轮岗竞聘的方式完成。

  其中,机构部原主任黄红元赴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而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欧和稽查总队原副局级巡视员梁永生先后被调任至机构监管部担任副主任;原稽查局长刘洪涛(微博)则调任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稽查总队原总队长张慎峰调任稽查局长。

  二十载新定位

  事实上,此次证监会一系列的人事改革措施或许是郭树清力推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人员上的准备。

  此前有媒体引述证监会有关人士的话说,“人事关乎思路、态度、风气……相信在干部较大范围轮岗的基础上,证监会还会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层面,继续推进相关工作。”

  一位接近证监会高层的人士透露说,“郭树清此前的一些监管意图在执行过程中也遭遇到了一些理解不到位的情况。”

  据了解,较为突出的就是预披露时间的调整。2011年年底,证监会发行部、创业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预先披露时间等问题的通知》,并于今年2月1日起实施。这一通知将原先拟上市公司5天的预披露时间加长为一个月,但实际的情况却是一些拟上市公司的预披露依然较晚。

  因此,新的一些政策推行,需要对人事进行一些新的调配和梳理,尤其是权力部门与非权力部门之间的人事交流。例如,即将大力发展高收益债、推出国债期货、原油期货等等,都将需要调配更多的人手。

  按照目前证监会的组织架构,发行监管部、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市场监管部、机构监管部、上市公司监管部、基金监管部、期货监管一部、期货监管二部、国际合作部等都具备有行政审批权力,这些部门正是郭树清推行改革的具体执行部门。

  在郭树清上任证监会主席之初,外界就普遍猜测这位新任证监系统掌门人将开启证监会监管的改革,对证监会进行重新定位。

  事实上,整个中国资本市场都需要进行重新定位。此前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直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期,资本市场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对于引导社会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显然与早年间的资本市场定位完全不同。2010年,原证监会副主席汪建熙在纪念资本市场二十年的一个座谈会上直言,那时候资本市场对国企改革和国企脱困起到很大作用。2003年,刚刚出任证监会主席之初的尚福林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股市的定位确实问题很大。以前是为国企脱困服务,把股市搞成了筹资工具,许多不合格的上市公司在脱困的幌子下堂而皇之地走进了证券市场,证监会对此毫无办法。”尚福林任期内最大的功绩就是股权分置改革,事实上也是解决他所说的上述问题的后遗症。

  而现今的郭树清时代,国企“圈钱”市场环境已经变化,资本市场应该依靠理性证券化推动国家经济更优增长,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同时让投资者真正获益。因此,资本市场的管理层、制度制定者、影响决策的利益相关方的定位和思维都将发生变化。

  1992年诞生的中国证监会,在产生之初就集监管者与利益主体于一身,通过大量的行政审批权力而参与证券市场,过去证监会把过多精力放在审批和融资上面,对市场的监管却滞后甚至少有作为。现在资本市场逐步成熟,大量的行政审批已经不再适应。

  事实上,证监会也已经意识到并加以改革,数据显示,近年来证监会行政审批项目总数已由65项变更至43项,减少了34%。但是,新股发审等核心的行政审批尚未彻底地市场化改革。郭树清上任之始,就严查内幕交易、力推分红、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等,在监管上意欲有所作为。

  一位证券业内资深人士评价,“人事调整到位之后,证监会的定位也将逐渐归位,一方面将会改变以前替投资人‘选美’的行政审批状况,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制度进行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将会有更多的金融创新举措,监管上主要精力也将转向打击市场的‘破坏者’。”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