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金
美国银行(简称美银)9月5日宣布以83亿美元出售建设银行H股5%股份,其中37.7%转让给新加坡淡马锡为主的境外基金,62.3%转让给国家外汇管理局为主的境内机构投资者,这是美银入股建行六年多以来,第四次减持股份,并累计获利75亿美元。一时间,美银是看空中国银行业还是出于自身资金压力而减持成为市场的看点,而且美银投资建行6年赚75亿美元,建行已是外国金融机构的“提款机”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美银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现在是能卖什么就卖什么,减持是为了补充资金,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这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观点。迫于巨量的财务资金缺口,美银正在全球范围内做战略瘦身,尽管此次减持建行股份,美银获得83亿美元的收益,但还有500亿到20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如果把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基于按揭贷款证券的诉讼考虑在内,美银可能还需再赔上100亿美元。
而且,受美国经济前景恶化、欧债危机继续扩散及银行业贷款违约风险上升影响,加上多起法律诉讼使美银面临赔偿,美银的股票8月份遭到投资者的大幅抛售,年初至今美银股价下跌了约41%。为减少成本,美银8月宣布,第三季度将裁员3500人,而且美银正在讨论未来几年或裁员2.5万至3万人的计划。
减持建行股来充实资本金,有利于美银在衰退的美国银行业中保持活力,但目前减持的时点给人带来更多遐想,近期国际看空中国的声音增加,而身居敏感领域的中国银行业更是首当其冲,标普指出我国银行业坏账将高达5%到10%,穆迪说将高达8%到12%,而惠誉更是称中国2013年年中前爆发银行业危机的概率达60%。
美银在看空中国银行业一浪高于一浪的时点上低价抛售建行股自然引起市场的震动,而且接盘的是以国家外汇管理局为主的境内机构投资者,这加大了人们对“美银出售建行股以减小未来建行股大跌而所遭受的损失”的相信程度。
有市场人士分析,“此次外管局等中资机构接盘建行的股份,更多可能是出于稳定市场情绪的考虑。近期,中资银行股份频频遭遇抛售引发了市场的质疑与动荡,由外管局这样的机构出面,一方面显示出建行股份是有投资价值的,另一方面则是对中资银行的大力支持。”
以外管局为主的所谓“国家队”的接盘更是挑起了市场的情绪,而且“国家队”的介入是在严格保密中进行的,虽然此前美银要减持建行股份已是公开消息,而且接盘的其他几家机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披露,但这里突然冒出了“国家队”不能不使人感觉好奇。是否正如市场担心的一样:中国银行业很快会面临危机,而击鼓传花似地减持银行股将成为压倒银行的最后一根稻草,“国家队”不得不挺身而出来兜底力保银行股。这耐人寻味。
而且,“国家队”的介入使人有了对比点。美银今天的巨量资金缺口充分说明了其战略的缺陷性,但对建行的投资是非常成功的,2005年6月起,美银入股建设银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银为补充资本金自2009年起开始减持建行股份,先后三次出售建行H股,累计套现金额约111亿美元。本次减持之后,美银累计套现约194亿美元,不仅已经完全收回当初的投资成本,并且赚取了约75亿美元的利润。“建行成为了美银应对危机的提款机”。
而与此相反,尽管此次“国家队”好似逢低买入,但此前国内金融机构投资国际金融机构无一例外都折戟沉沙。以掌管2000亿美元的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为例,2007年5月,尚在筹备中的中投以每股29.605美元,认购了美国黑石集团1.01亿股的无投票权股份,总耗资30亿美元。随后,黑石集团于2007年6月22日,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交易,IPO每股价格为31美元,上市首日即大涨13.1%。但两日交易日后,黑石集团便跌破发行价。随后,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向全球扩散,各国金融机构股价纷纷跳水,黑石集团也未能幸免,最低时股价甚至不足5美元。
损失的巨额资金由谁来承担?也许国内金融机构融资途径可以给出答案,以建行为例,去年11月1日发布了617亿元A+H股配股融资计划,A股、H股预计融资额分别为24亿元、593亿元。这是在A股市况低迷之际下调之后的融资量。今年3月28日,建行刚发出2011年不会再融资的豪言,6月10日就宣布,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拟发行不超过80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用于充实公司资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