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申银万国:新三板应实施四项基础制度

  申银万国:新三板应实施四项基础制度

  今年新三板市值可至260亿元以上 五年后达千亿规模

  ⊙记者 马婧妤 ○见习编辑 蔡臻欣

  正在修改、完善实施方案阶段的新三板市场建设一直是市场密切关注的热点话题。申银万国研究所研究总监桂浩明(专栏)提出,按照国际较为成熟的场外市场的通行做法及我国代办系统试点实际,未来新三板应逐步推出做市商交易制、审核备案制、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包括升板降板在内的转板制等基础性制度。

  六因素

  限制试点期发展规模

  统计显示,截至14日,新三板有挂牌公司85家,推出迄今共有90家企业曾在新三板挂牌交易。截至13日,该市场总市值210亿元;市场平均PE仅18倍左右,年均换手率仅约4%。

  桂浩明分析称,新三板市场试点5年以来,规模、效率提升并不迅速,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挂牌企业受到区域限制,影响市场规模;未真正引入做市商制度,缺乏合理定价机制;虽挂牌标准较低,但仍有部分隐性限制等。

  “由于这些原因,新三板对资金、企业、投资者的吸引力尚显不足,要发挥“新三板”应有的作用,急需改革完善市场制度和规则。”桂浩明说。

  四建议

  完善市场制度和规则

  申银万国建议新三板市场实施做市商制度,实现推荐券商连续报价,并与投资者在系统外进行议价交易,具有资格的证券经纪人和自营商也可以接收客户委托进行交易,或进行自营交易。

  挂牌审核方式上,建议采用备案制,但其核心在于低标准和便捷。挂牌前不公开承销,挂牌后可根据需求进行定向融资;挂牌前可通过定向增资等途径进行资金募集。

  参与人方面,建议引入个人投资者,同时制定合理的参与门槛,采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以避免系统性风险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申万认为,采用“两年股龄+50万资金”的门槛存在一定可能性,但由于我国投资者长期以来投机意识较重,门槛最终落在50-100万的可能性更大。

  在包括升板、降板在内的转板机制上,申银万国提出,新三板向主板市场“绿色转板通道”的开通尚待时日,但可以考虑先推出主板、创业板中不符合条件公司向新三板“退市”的“退板”问题。

  五年后

  新三板市值可达千亿

  针对高新区扩容这一热点话题,申银万国提出应选择经济实力雄厚、工业总产值较大和企业数目成一定规模的高新区;并考虑其对新三板挂牌的准备情况,已受理企业数;产业结构是否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申银万国预计,2011年扩容12到18家高新区具有较大可能,根据“新三板”企业、高新区企业现状,平均每家高新区首次能够挂牌的公司数目在3-10家左右,由此,今年该市场规模可达到260-500 亿元。据其推算,到2016年新三板总市值可达千亿。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