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板框架已定 具体细节仍存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6日 08:28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潘 侠 

  国际板何时推出备受证券市场关注。

  “两会”期间,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对媒体表示,国际板会遵照市场运行规律逐步推出,但无时间表,“假如设一个时间表,市场有变化或者没有做好相关工作准备,都不太符合市场规律。”他说。

  与监管层的谨慎相比,企业界和学术界的看法则热闹得多,他们关注国际板建设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和细节,并表达了不同的见解。

  监管层:推出无时间表

  尚福林“两会”期间称,监管部门正在积极筹备国际板,并进行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主要是法律、会计、跨境监管合作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他并未否认今年推出的可能性,但“希望这件事情水到渠成地推出”,因此没有时间表。他说,国际板在一些技术细节上还有问题有待解决,因此还需要各方面工作都准备好之后再推出。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表示,国际板推出还没有时间表,也没有第一批上市公司名单。而对于国际上主要交易所延长交易时间和吸收合并的趋势,耿亮则表示,目前上交所没有考虑延长交易时间。

  此外,有媒体从全国人大上海团开放团组活动上获悉,目前国际板筹备只剩一些技术问题,相信很快就会推出。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人士透露,上半年国际板的技术准备工作将全部到位。本月,上交所已成立了专职小组负责此事。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就是对运行方案做进一步完善,并对系统进行测试、验收,为国际板的推出做好协调和沟通。

  企业界:热切期盼 

  国际板从提出到筹备迄今超过两年,不少跨国企业、红筹企业望眼欲穿。

  跨国企业在中国上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上市可以提高它们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再则,企业可以直接获得人民币资金,为它们在中国扩展业务提供很大的方便,而且没有外汇风险。这两方面的好处都非常直接。

  因此,从提出建设国际板之初,就有多家跨国企业表示出对登陆国际板的兴趣并开始为此作积极准备。先后传出有意向的企业就有可口可乐、联合利华、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国际知名企业。

  除了这些跨国企业,一些境外上市的红筹公司也“迫切回归”。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陈天桥就表达了自己迫切希望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心情,其所创建的盛大集团是我国互联网领域的佼佼者。他在提案中明确提出,希望尽快推出国际板。

  陈天桥说:“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要建立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尽快推出国际板很有必要。”

  陈天桥呼吁,国际板在创立初期应该首先立足于红筹股的回归,让盛大、新浪和搜狐等中国概念股都能得到回归A股的机会。他建议中国证监会尽快成立国际板建设及红筹股回归工作小组并出台鼓励红筹公司在国际板上市的政策。

  他表示,早些年我国的创新型企业投融资环境还未成熟,已经获得国外风险投资的企业于是不得不选择去美国上市。当时包括盛大在内的不少互联网企业都采取红筹方式在美国上市,可谓“有中国心,但是没有中国身。比如,我们公司在国外就被称作‘孤儿股’,因为我们的市场和投资者是分离的。而如果市场和投资者是统一的,那么这个价值会最大体现,所以很多公司愿意回来。目前已经有一些中介机构在与盛大接触,如果国际板开通,盛大会第一时间申请。”

  陈天桥的期望也是不少企业的共同心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也指出:“我国应抓住机遇,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开设国际板,为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一个全新平台。”

  李剑阁提议,加快推动国际板建设,应首先开展对大型优质红筹公司和境外公司登陆国际板的试点工作。在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等具体问题上依法灵活处理,通过试点积极探索,并积累经验,根据后续实际发展情况再逐步扩大国际板的规模。

  学术界:

  担忧境外企业“圈钱”

  学术界的看法则比较中性。从目前的公开发言可以看出,专家普遍认同国际板,认为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成果。但对其会否被境外企业当做圈钱工具也有不同程度的担忧。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表示,推出以人民币标价的国际板,不仅体现人民币在国际资本交易中的计价单位作用和提高境外企业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而且可拓宽国内居民的投资渠道,使境内投资者以人民币参与境外直接投资时锁定汇率风险。同时,在国际板上市的外国企业将所募集的资金转移到境外使用,把募集到的人民币资金兑换为美元,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外汇储备存量,从而减少汇率风险损失。

  同时,他还表示,“国内证券市场还不成熟,市场的融资功能凸显,但尚未形成回报投资者的氛围,退出机制也不够完善”,如果过早推出国际板,难保有些机构不爆炒国际板,也难保外资上市企业不圈钱,因此,他认为,推出国际板虽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益处,但不能因此在国内资本市场欠成熟的情况下匆忙推出。此前B股对国内居民放开后出现的爆炒及创业板公司高管的高价套现就是前车之鉴。

  对于是否会被“圈钱”的问题,华融证券首席分析师肖波指出,没有必要担心出现“境内圈钱”的情形。应正确看待国际板,国际板的推出最主要是有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肖波认为,加快推出国际板,有助于对中国市场的价格定位向国际定价方向发展,让价格定位与国际接轨。可以吸引到广泛的国际资本参与到中国证券市场中来,国际市场好的公司到中国市场来,也可以提升制度和监管等方面达到国际的要求。用国际化的标准来判断市场,对中国市场是一个非常大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两会期间在其个人提案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应该建立真正意义的、对外开放的国际板。他主张将国外的百年老店,业绩好、管理规范的企业引进到中国来,让国人共同分享外资企业的成长成果。

  贺强建议,国际板投资主体应当由境内和境外两类投资者构成。国际板可以像B股一样,允许国外投资者进行投资。这不仅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引入大量国外资金,也可以优化我国引进外资的结构——由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为主向引进外国间接投资为主。

  除此之外,贺强还表示,国际板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业绩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红筹股来挂牌上市。不过,红筹股不应当成为国际板的主体。

  对于国际板推出A股是否会面临融资压力。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资金的分流考验的不仅仅是国内市场,企业总是希望在高成长的市场里分享利益,因此国际板一出,中国港台地区、日本、韩国等周边市场都将面临资金面的压力。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