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国资大跃进 90%的产业集团要实现整体上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2日 09:35  中国经营报

  “十二五”期间,90%的产业集团要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

  培育新国企 上海国资“大跃进”

  何勇,宋文明

  “十二五”开局之年,上海启动了新一轮的国资改革。《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十二五”期间,上海要打造5家全球布局、跨国运营的大企业集团,10家全国布局、行业领先的企业集团,30家左右主业居全国前列的蓝筹上市公司。而这次改革的另外一个核心诉求是,90%的产业集团要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

  改革样板

  在上海浦东新区东三里桥路1018号,上海数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一个占地30万平方米国家数字电视产业园区正在开发建设中。据了解,这一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可实现50亿元的年销售额。

  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高科技企业的前身竟然是一家频临破产倒闭的传统国有企业。上海数字产业集团的前身是上海轻工装备集团,原属上海市轻工业局。自2000年开始,按照“国有企业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上海国企改革精神,上海轻工装备集团进行了战略收缩;2004年,上海轻工装备集团整建制划转到浦东新区。

  “划转到浦东新区以后,轻工装备集团的出路在那里?企业还有没有发展前途?这在集团内部许多员工心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上海数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洪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摸清家底,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他们当时确定了跟集团竞争力与改革发展有关的7个课题进行研究,开展主业论证工作。

  “经过与上海交通大学所属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高清”)密切接触和沟通,了解了数字电视行业的基本知识,最后觉得数字电视可以上。”尹洪刚说,经过反复比较分析,轻工装备集团开始将主业定位在数字电视产业上。

  然而,由于缺乏资金和市场人才,上海高清迟迟难以实现数字电视技术的真正产业化,而市场运作和资本优势又是浦东最为擅长的。经过浦东有关方面的努力,由浦东新区国资委在2010年注资3亿元控股上海高清,真正拉开了上海数字电视产业化的大幕。在这次注资中,轻工集团出资1.7亿元,浦东科投和张江科投联合出资1.3亿元。注资后,上海高清将负责数字电视核心器件研发和产业链整合,轻工装备集团则负责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推广,试图打造浦东数字电视产业领军品牌。

  上海数字产业集团仅仅是浦东国企改革的一个样本。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国资委主任陆方舟透露,浦东国资委已经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浦东新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在2010年上海市国资国企工作会后,又着手制定了直属企业新一轮三年改制计划,目前浦东全区所有国有企业正在按照“分类指导、分类推进”的原则进行落实。

  打造大企业集团

  根据上海国资改革的“十二五”目标,上海国资要努力形成一批在国内和国际知名的龙头企业。“我将此理解为上海市属国企的‘进位战略’,这是很有意义的。”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何万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经济体的地位,除了它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外,还在于它的企业或企业集群的引领作用。作为代表中国最高发展水准的大都市,如果没有若干代表中国最高水准、参与全球竞争、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大企业,也是不可想象的。”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上海国资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是要使国资系统90%的产业集团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产业集团90%以上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来自主业,净资产收益率稳定在6%以上。仅春节前后,就有多家上海市属国有产业集团着手落实整体上市事宜。截至目前,已有上海家化隧道股份上海汽车、华域汽车、交运股份等多家上海国资控股企业相继停牌筹划重组。此外,上海建工广电信息等企业纷纷发布重组方案。

  “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就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主题词或关键词是不断切换的。可以说,上海国资改革始终处于反思与反复、求新与求变的状态中。”何万蓬分析认为,传统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原来推进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正面临突然衰减,甚至折转;而所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上海一时又顶不上来,所以上海有点急了,这也许是上海国资掀起这轮改革的最直接原因。

  培育“新国企”

  上海数字产业集团从传统领域退出,进军到高科技行业,在其华丽转身的背后也给上海国企改革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何万蓬同时也注意到,近几年,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不是国企的国企,即“新国企”,就是不再拘泥于它的资本属性,而在于它的功能作用,代表着社区、区域的整体利益,体现着国家或产业的政策导向。有的美国政治家甚至提出,美国其实就三家公司:波音、微软、花旗,它们都是美国的“新国企”,分别代表着美国的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以及金融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企业功能和政府职能的柔性互动、边界突破,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而上海这次打造大企业集团过程中也应该有这方面的考虑。”何万蓬说。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表示,像上海汽车这种企业,是国家支柱性行业,这些行业对资金的需要量、技术和政府资源配置有较高要求,政府在这些行业中参与是可取的。“但食品类、百货类、商业类企业,本身就有充分的市场发展的可能性,政府则没必要过多地进入。”奚君羊说。

  何万蓬也表示,有的企业虽然合并了“同类项”,组成了“拼盘冠军”,但是整而不合,有集中难集成,协调、协同、协作的“三协”效应还未充分显现。有的企业甚至是“庙穷和尚富”,集团本部的管控、投融资能力都远未到位,二级、三级公司游离在外,相互之间信息屏蔽。因此他建议,上海国企在做大过程中,有两种路径选择,即国进民退或国引民进。如果是前者,那是开时代的倒车;而要达到后者的效果,唯有坚持市场化、开放性,同步配套推行最积极的民企成长战略,才能让新一轮的国企改革走出原地踏步的“怪圈”。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