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卖地举债路难行 地方国资加速证券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4日 02:1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从严调控楼市 整顿融资平台

  卖地举债路难行 地方国资加速证券化

  □本报记者 黄淑慧

  在目前加强房地产调控、整顿地方融资平台的大背景下,不少地方“卖地、举债”谋发展的路子遭遇严峻挑战。两大“钱袋子”可能缩水,而支出压力较大,地方财政怎么出牌?

  不少专家分析,2011年以来,各地国资整合风起云涌,多家上市公司停牌备战。在土地财政可能因房地产调控而降温、地方融资平台继续受压的情况下,由于地方财政压力的倒逼,国资这张牌越发受到重视,各地推动国资整合上市的意愿日渐强烈。

  调控收紧两大“钱袋子”

  “卖地、举债”谋发展是不少地方惯常做法,但在紧缩调控下,这两大“钱袋子”料难继续像去年那样鼓鼓囊囊的。

  中国社科院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数据判断土地财政收入下降,但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房地产交易量的下降,地方卖地收入减少将是意料之中的事。与2010年的土地出让金相比,今年地方政府筹措资金不会那么容易。

  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高达2.7万亿元,同比增加70.4%。土地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达33.75%。

  专家普遍预期,在严厉的房地产调控面前,数额如此巨大的土地出让金收入难以为继。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相关产业的税收也可能受到影响。

  同时,地方融资平台可能持续面临“缺粮”窘境。日前,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加强风险防范的通知》,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成为防范的重中之重。由此来看,在加息和贷款收紧的双重压力下,地方融资将越来越难。

  而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是比较大的。2011年要开工建设的1000万套保障房,测算下来需要约1.4万亿的投资。虽然中央财政的补助力度将大幅增加,但筹措资金的压力仍落在地方上。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建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政策、土地、国资历来是地方政府手中的三张牌。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国资牌很自然地会被地方政府所重视。

  各地国资整合高潮迭起

  2011年,上海市提出,2010年全市经营性国资证券化率从年初的25.4%提高到了30.5%,2011年将继续全力推动企业集团实现整体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将证券化率提高到35%。

  上海大刀阔斧的改革进程,仅仅是全国各地国有资产证券化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诸多省市区域都明确发布了通过资本市场整合地方国资的具体文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企重组、鼓励国企上市融资、提高资产证券化率成为各地国资共同的关键词。一时间地方国资上市热潮席卷全国,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让资本市场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气味。

  重庆国资整合已成为一个样板。在2011年重庆国资工作会议上,重庆市国资委主任崔坚表示,今年要打一场整体上市的“提速仗”,5家企业要力争年内实现上市,3家要完成上市辅导或材料申报,8家要完成资产整合和上市平台搭建等前期工作,在2012年前推动所有适合上市的企业完成或做好上市准备工作。

  今年年初,北京市也明确提出了深化国企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兼并重组、支持市属企业整体上市或主业资产上市、继续推动劣势企业退出、提高国有经济产业集中度的思路。

  广东省国资委也表示,提高资产证券化比重和推进兼并重组将成为广东国企改革的两条主线,并特别提及“推动整体上市,提高资产证券化比例”,“利用上市平台积极整合资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

  浙江、安徽、河南、黑龙江、江西、云南、山西、山东、陕西等省市也提出了类似的方向和目标。比如,云南提出了“十二五”资产证券化率达到50%的目标,这将比2010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

  国资“进”“退”两步棋

  对于此起彼伏的国资证券化热潮,杨建文认为,国资证券化有助于改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提高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国资优化布局,这是各地积极推动的长期目标所在。当然,在短期地方财政收支平衡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推动国资整合提升,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一些财政压力。这看似是两个领域的事情,实则是相关联的。

  他解释说,如果能借助资本市场功能,盘活、撬动地方国资资产,国有企业整合后所产生的效益和增值收益,无疑对地方财政收入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做强国资与提高财政收入之间的通道之一是国企红利。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表示,央企红利上缴比例将不断提高。实际上,除了央企,部分省市已根据实际情况试行国有企业的红利收缴。比如:上海自2006年起全面实行国有资本预算,按净利润20%收取“红利”,北京则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分级缴税,收缴比例一般不低于10%。

  在杨建文看来,推动一些有盈利能力的项目上市,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当地建设,从而腾挪出有限的资源,用于对公共项目的投入,这也是地方政府推动国资重组上市的潜台词之一。

  与此同时,国资证券化实则打通了国资在资本市场自由流动的“进”“退”通道。在适当的时候,地方政府可以“以退为进”,在保证国有资本控制力、主导性和带动性的前提下,“退”出一部分股权,进而将国资资源配置在核心重点产业以及公共民生领域,实现更有效率的“进”。上海此前设立的国有资本管理公司,即出于这样的用意,定位于持有多家上市公司股权的“一对多”平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