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报记者杨欣
国庆节之后A股行情经历了暴涨和暴跌,不过与外资投行的“变脸式”预测相比还是大巫见小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外资投行对A股的预测从“年内将会站上3500点”变成目前一致唱空。在当前传言纷繁、研报满天飞时,投资者应该擦亮眼睛,理性看待。
言论
多翻空、空翻多变得飞快
市场暴涨暴跌之际、关键点位附近,是机构发声最多之时。自本轮行情启动到现在,一些外资投行频频发表观点。从常理上来讲,预测失误无可厚非,但机构频繁“变脸”,多翻空、空翻多则让投资者犹如罩在了云里雾里。
11月初:年内站上3500点
10月19日央行宣布加息,尽管加息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利空股市,但这次投行们认为,加息对股市来说是“正面的信号”,高盛建议投资者逢低买入中国股票,原因是加息消除了风险隐忧。
在11月5日召开的“中国国际资本市场论坛”上,来自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野村等外资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策略师几乎一致认为,A股将迎来新一轮上涨。
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主管沈明高表示,A股在年底前将会站上3500点。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首席中国策略师朱悦认为,目前沪深300指数、恒生国际指数等均有约20%的上行空间,预计2010年A股平均增速可达19%。
半个月后:一致看空
11月12日,A股暴跌,外资机构们仍多表示看好后市,但到17日再度惨跌时,又多有改口,称政策风险过大,何时回稳待观察。
11月中旬,外资投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向,瑞银、高盛、摩根大通、野村等先后发布研报表示中国政府将采取严厉措施来遏制通胀,控制流动性,因此对中国股市转为看空。
案例
投行“变脸”花样多
在11月12日A股暴跌当天,有媒体报道称,投行高盛在12日市场开盘前建议客户卖出手上获利的全部中国股票。媒体因此将矛头指向高盛,认为高盛事先获知管理层的调控信息,继而发出清仓信号,在市场中造成巨大影响,导致港股和A股暴跌。
之后几天,高盛相关人士就此事辟谣,并且提供了一份在12日前后发出的报告,观点却是:中国股市短期内有回调的可能,但跌幅限于个位数百分比内,由于中期趋势向好,此次下跌将是逢低买进的好机会。而某著名的外资财经网站则曝出高盛在12日当天,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客户的报告,其中确实提到了建议投资者卖出所有获利的中国股票。这证明,高盛确实在一天时间内发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信息。
市场人士认为,虽不能把市场的下跌完全归咎于高盛等外资投行,但外资投行研究报告的力量不容小觑。可以说,这些报告已经成为影响市场心理的利器。
掌握2亿美元QFII额度的野村资管公司高管本月19日表示,从短期、中长期角度而言,中国A股仍有上涨空间。而就在刚刚过去的16日,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将采取严厉的措施来遏制通胀,因此对中国股市转为看空。
投行“惯例”
看多唱空
唱多做空
就在外资投行10月底、11月初普遍唱多时,QFII已开始悄然减仓。根据最新的海通证券QFII基金仓位监测报告,在10月接近满仓运作后,11月上旬QFII投资中国A股的QFII基金股票仓位从上期的98.38%降至本期的88.74%,减少了9.64个百分点,仓位明显降低。而根据相关统计,已公布准确数据的18只QFII A股基金10月整体平均业绩大幅回升11.07%,为今年以来单月最大升幅,可见QFII再次逃顶成功。
实际上,外资投行研究报告与其投资方向是经常性的不一致。2007年“5·30”之前,外资投行的集体唱空曾令市场风声鹤唳,加剧了指数的下跌。但之后的数据却显示,QFII的仓位一直没有降低。
2008年,继“4·24”印花税行情抄底成功后,QFII再次踩准节奏,抄到“4万亿”大底。11月6日、7日瑞银通过大宗商品平台狂吸近10亿元蓝筹。就在其抄底后第一个交易日,四万亿元经济刺激措施出台。而在瑞银抄底仅6天前,也就是10月31日,瑞银发表的投资策略还对A股大肆唱空,称“尽管目前A股很便宜,但仍不是买入的时机”。
做空手法
借道A50曲线做空?
A50 ETF是一项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它是目前港股成交最活跃的A股ETF。而A50 ETF在A股遭遇11月12日大跌之前,就开始了交投异常活跃的情况。11月10日,港股全日沽空69.29亿元,其中A50成为当日的沽空之王。12日大跌当日,A50 ETF再度成为沽空额最大的标的。到15日,上证指数小幅回调,但A50 ETF再以3.62亿元的沽空量,成为当日沽空之王。11月16日A股又大跌当日,A50 EFT再度雄踞港股沽空首位。
A50 ETF本身并非直接买入A股,而是透过一种名为CAAPs的衍生工具间接投资A股。在香港,A50中国基金的两家做市商花旗和巴克莱银行发行有关新华富时A50成分股的CAAPs,提供给海外机构投资者买卖。
一私募投资总监介绍,在这种机制下,A50 ETF可以成为资金在做多或做空A股前利用的“烟雾”。大资金可以通过以少量资金先行做多或做空A50基金,这对A股的市场参与方对后市的判断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业内建议
应清醒看待“权威”观点
对于国外投行的观点,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对待,尤其是在目前这个阶段,投资者究竟该相信谁?
有关业内人士分析,不论是“唱空”还是“唱多”,国际资本势力对中国股市的分析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他们的动机也值得关注,不能排除其借机获利的可能。政府相关部门和投资者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既要借鉴其合理性成分,又要防止被国际资本利用。
齐鲁证券分析师张巍介绍,其实在国外,投行的言论并不代表对市场的预判,无论是说得对还是错,都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在这一点上,国外投行都是从不掩饰的,只是我国多数投资者习惯用自己的传统观点来推演国外投行的思维,认为越是权威机构或专家,观点应更加准确,形成了误判而已。
因此,投资者在遇到国外知名投行报告、国内外“知名专家”的评论时,应持一种客观态度,在证券市场中,越是“知名”、“权威”的观点,越有可能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投资者应深入思考这些观点如果能够应验,谁会从中获利?再以这种反向思维,来推演大盘以及个股背后可能出现的真实走势。
例如在今年六七月份,曾有外资投行发报告唱空东方电气,认为核能订单没有达到之前的预期,其实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这份报告写得非常幼稚,因为当时国家各个地区的核电招标方案尚未得到中央审批,也就是大规模招标尚未开始,哪里来的大订单?又怎么会低于预期?这些国际投行的研究员真的这么幼稚吗?事实是,报告发出后,东方电气只随之小幅下跌了一轮,之后就连续上涨了,这个过程中究竟谁获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