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交易所中证登密会 转融通现曙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 04:06  第一财经日报

  融资余额是融券余量金额逾百倍凸显迫切需求

  陆媛

  中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新体制“转融通”透出一缕曙光。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获悉,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下称“两所一司”)于本周一启动了首次关于“转融通”机制的会谈,这意味“转融通”在政策层面上破冰。

  所谓“转融通”,是指由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提供资金和证券,证券公司作为中介将这些资金和证券提供给融资融券客户。

  此前多位监管人士认为正式讨论转融通的时机并不成熟,而此次是由两所一司正式开会讨论,意义非同一般。

  融资融券比例远超国际

  融资融券目前的运营状态推动了转融通体制的出台,融资和融券的比例极不协调这一现状使得转融通公司的成立更为迫切。按照国际市场融资融券的平均水平,融资和融券的比例多为八比二,即融资业务量是融券业务量的四倍,这其中已经包括了人们的心理偏好影响,如喜融资做多者众、喜融券做空者寡等。而中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和融券比例更为悬殊,在一些试点券商中的融资和融券比例已经超过11倍,而上证所的数据显示,最新的融资余额是融券余量金额的163倍。

  国庆后至今,上证综指已有12.35%的涨幅,而融资业务量也水涨船高,顺势而上。根据上证所公布的数据,截至10月20日融资余额已达34.49亿元,尤其自10月11日以来,每日融资买入量已经超过5亿元。但融券余量金额则为2114万元,融资余额是融券余额的163倍。根据深交所公布的数据,截至10月20日融资余额为22.39亿元,融券余额为1616万元,融资余额是融券余额的138倍。这表明做多力量占据主流的同时,也表明了融券融资结构的不协调,没有体现出平衡功能。

  尽管如此,融资融券业务量仍然没有达到券商的总计可用限额,如中信证券拨100亿元用于该项业务,而目前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为57.2亿元,业务增长空间远远没有释放。“但是无论业务量做得大的券商,还是业务量做得小的券商,都需要证券金融公司的支持,融资所占用的资金可以腾出来用于投资其他收益率更高的产品。”一位融资融券试点券商的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如是表示。

  该负责人称,当前的融资融券运行状况则证明市场主体对转融通机制是迫切需要的,成立一家证券金融公司是有必要的,两所一司首次开会讨论则是例证。

  证监会一位融资融券部门人士向本报表示,在融资融券试点运行一段时间获得经验之后讨论转融通是合适的。

  两大问题最难协调

  本报从多位券商业内人士处获悉,证券金融公司可能将采取的方式包括增大券种来源,比如从全国社保基金、指数基金、保险公司等长期的机构投资者处借入证券,“批发性”地融给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再“零售性”地融给客户。

  “我们融资额很大,有10.6亿元,但是融券额很小,有1400万元,融券业务量小,这和缺乏转融通机制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关联,因为人们的心理偏好还在于做多。但是我们的确缺乏券种。”上述券商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称,“我们欢迎大量的券,因为客户有这个需求。我们不可能把我们公司自己做多的券种融给客户去做空。这是矛盾的。所以我们需要证券金融公司的券源。”

  不过,证券金融公司的注册资金和主管部门是敏感的问题,这有可能是最难协调的问题,因为证券金融公司的功能很特殊,要通过对金融市场的调控功能来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功能。“证券金融公司要对外放贷,是不是也得按照新巴塞尔协议来监管呢?”上述人士表示。

  券商人士估计,即使有了政府背景的证券金融公司,融资融券也将是纯市场化运作的,券商将根据证券金融公司提供的资金和券种的利率来判断成本,“我们要看证券金融公司提供的利率、头寸配比、期限,同时综合我们公司给出的成本来考虑是否借助证券金融公司。”

  承担“转融通”机制的证券金融公司被视为一项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工作,“技术条件成熟的话,早出比晚出好,是有紧迫性的。”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