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三角区域规划纲要最快1月内获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2日 14:21  中国证券网

  

  

  

  

  利益协调机制尚待完善

  就在由发改委领衔的联合调研小组“出川入渝”之际,上报国务院的《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纲要》已“捷足先登”,很可能上演 2010年第一台“区域大戏”。昨日,资深人士对记者分析,参照皖江城市带和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批复速度看,《纲要》最快有望1个月内获批,而正接受调研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也将在半年内落地。据悉,除成渝、长三角规划外,年内静待审批的还有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等。继去年连批11个区域规划后,2010年“多点开花”格局将再添多翼。

  进入最后一道工序

  据媒体援引参与上述规划制订的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表示,胎动已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日前已经上报国务院审议,不日即将呱呱落地。 “如果是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意味着已经走到了最后一道流程,也就是说通过了发改委主任办公会的审议。 ”长三角联合研究中心一位参与《纲要》研讨的匿名人士对记者分析,从以往经验看,最快只需要1个月就可以获得正式批复。记者注意到,此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在会同国家发改委几经易稿之后,从上报国务院到最后获批只经历了大半个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稍长,也不足2个月。

  上述人士还告诉记者,如果是地方省委常委会上报国务院,战线就会拖得比较长,发改委必须组织召开专家审查会,国务院领导作出批示后,还要由发改委会同地方提升完善规划,再正式行文报请国务院审议批准。 “而在地方省委上报之前,国家发改委将牵头组织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地方进行专题调研,现在成渝规划就是走到这一步,从流程必须消耗掉的时间来计算,一般来说距离出台还需要半年左右。 ”

  撇除长三角地区、成渝经济区两个区域规划,从去年以来正式获批的区域规划已多达11个,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而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陈宣庆曾公开表示,今年还将结合一些重点地区的实际情况,把应该在国家层面加以研究推进的重点区域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一些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据透露,最近正在研究制定的规划除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外,还包括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

  据记者了解,在对成都、资阳、内江、自贡、南充和广安等地充分调研之后,由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带队的成渝经济区联合调研小组日前已经离开四川,山城重庆则是他们的最后一站。

  “成渝规划一直搁浅未出的原因主要在于成都和重庆的关系比较微妙,对于谁才能夺下西南城市老大的名分,双方都不服气。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久前重庆在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接过“国家中心城市”第五棒,很可能反映出国家为重庆“正声”的意图,“随着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正式落地,城市的功能定位将更清晰,以后有利于两地更多关注如何互动和互助。 ”

  缘何起大早、赶晚集?

  记者注意到,其实不仅成渝规划距离面世走过了“长路漫漫”,长三角规划的破冰之旅也走得并不轻松。虽然是国家最先组织编制的跨行政区的发展规划,虽然该规划纲要草案早在2006年末就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却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整整慢了1年多节拍。长三角规划先后共有四百多位专家参与讨论,历时达约十年之久。

  对此,多位分析人士都对记者表示,个中玄机并不难猜,因为珠三角的地域范围只有广东一省9座城市,广东省政府可以“一把抓”,而长三角则涉及两省一直辖市的16座城市,不同行政区域的城市难以避免出于自身利益考量的不同意见,大大增加了整个研讨过程所消耗的时间成本。

  “我们的地方政府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属地行政组织,负责管理辖区内的各种事务,二是相对其他地方,地方政府又是地区竞争的主体和辖区利益的保护人,”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相关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它不仅仅是一个纵向依赖的行政组织,同时也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组织,这种自利性在地方与周边的利益博弈、利益竞争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

  市场观点认为,如何协调这种自利性和互动性,不仅是长三角区域规划研讨中面临的难题,也将是未来长三角践行规划时的焦点问题。苏州常务副市长曹福龙也曾对媒体坦言:“长期以来我们在观念上和行动上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行政区划的束缚,从而影响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

  上述分析进而指出,按照政府职能及当前政府合作的情况来看,目前最大的障碍在于产业分工。

  “长三角地区政府能够在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整合、科教文卫、环境治理等方面实现全身心的投入展开合作,能够在金融、商贸、劳务等领域开展对话,划分彼此的职责与任务,但政府又都想把处在产业链下游高增长的部分安排在自己辖区内,对增长缓慢,附加值低的产业链上游部分的兴趣不是很大。 ”分析认为,没有产业上的适当分工,就没有真正的一体化发展,“大家都想搞汽车、搞能源、搞石化,搞电子信息产业,都想上马税收大的项目,长三角地区产业高度雷同是公认的,这要在政绩考核、利益补偿以及区域竞争机制上做足功夫。 ”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