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晓峰
1月8日下午,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已原则上同意推出股指期货和开设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证监会将统筹股指期货上市前的各项工作,这一过程预计需要3个月时间。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对大盘权重股有刺激作用,短期来看有利于大盘稳定,对中长期的市场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对A股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
实际上,市场对股指期货的呼声已经持续了整整16年,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股指期货始终处于“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状态。
199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就开始研究股指期货,2000-2002年就完成了上证50和上证180股指期货的方案设计、论证、规则制定和技术准备,2002-2004关于以上证50为标的的设计都完成了,而且进行过小范围的模拟交易,后来因为种种担忧一直无法落定。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当年10月,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者进行了很好的培育,系统运行等技术准备也全部到位。但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突如其来,股指期货再度被搁浅。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加上一直制约A股发展的股权分置问题的成功解决,以及经过多年准备,股指期货在法规制度、技术系统、投资者培育等方面均已准备充分,股指期货推出的时机正逢其时。
2009年4月,中国证监会启动了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同年9月1日,证监会公布实施了《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试行)》;2009年底,最后一批62家期货公司顺利上线统一开户系统。证监会表示,期货市场统一开户制度有利于股指期货的推出。与此同时,证监会在2009年一路批出十多只沪深300指数基金,被市场解读为为股指期货铺路。
在背负了各种误读、曲解、顾虑和长达数年的争论之后,股指期货终于得到管理层和广大投资者的认可,并最终获得批准。因此,目前推出股指期货不仅正逢其时,而且对A股市场将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有利于A股市场平稳运行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股市这么多年始终走不出“暴涨暴跌”的怪圈,主要一个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避险机制。
的确,A股市场常常表现出大起大落与暴涨暴跌的特性,与具有风险对冲功能的股指期货没有推出有关。在一个只能靠做多盈利的市场中,作为市场中坚的机构投资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要么狂拉股指与个股,要么进行大肆砸盘,客观上加剧了市场的波动与风险。
如2007年下半年时,当众多基金都困惑于市场上已没有真正的“价值洼地”的时候,其仍然还在“策马狂奔”,直到股指冲上6124点的高峰。而在6000点之上,整个市场上泡沫横飞,“三高”的格局凸显,也为2008年的暴跌埋下了伏笔。在持续迅猛的股指暴跌期间,作为最大机构投资者的基金,不仅没有起到维护市场稳定的重任,反而一路领跌,当初5000点之上大举吸货的基金,却在股指处于3500点之下疯狂砸盘。
出现如此般的怪现象,除了利益使然,也与A股市场没有做空机制密切相关。试想,如果A股市场存在做空机制,机构投资者大可以通过高位做空来对冲风险,根本不需要以杀跌这种极端的砸盘方式为后续建仓打出空间。
可见,股指期货是股市基础制度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已成为市场共识。作为风险对冲工具,多空双方借此可以平等表达市场预期:在股市非理性上涨时,投资者能够通过股指期货做空来平衡股价;在股市非理性下跌时,又能通过期货做多给予市场支撑。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利于个股价值的发现和市场理念的成熟。
大蓝筹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
有业内人士表示,大量资金都在密切关注股指期货动态,一旦股指期货推出,大盘股将成为机构争夺和控制指数的工具,蓝筹股品种将迎来一轮上涨行情。
2009年岁尾,A股市场本将平静收尾之际,市场传言消息“股指期货已经获得批准”,招商银行、中国铁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流通市值比较大的沪深300成分股;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金证券等券商股,以及中国中期、新黄浦、中大股份等期货概念股应声而起,联手大涨,推动股指连续上行,并最终实现了完美收官。
股指期货推出提升银行股20%估值水平。股指期货如能推出,最大的作用是提供套利的机会,增加A股市场定价的有效性,可以纠正目前银行板块过分低估的局面,同时,市场期待已久的大小盘股风格转换有望出现。
对于修复空间的判断有两个,一个是P/E,以5日收盘价计算,银行板块相对沪深300的非银行有54%的折价,另一个是P/B,折价是24%多。国信证券研究所对于银行板块相对大盘的上涨的空间以P/B估值为基础,判断空间为20%以上。
从投资标的上看,从两个角度进行选择,一个从其在沪深300指数中的权重进行判断;一个是从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修复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前者来看,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会有较大的上行空间;从后者来看目前估值明显较低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会有较大的估值修复的空间,意味着大盘蓝筹股春天的来临。
券商成为最大直接受益者
股指期货能提升券商股票佣金增量收入。境外数据表明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提升现货市场,日本、中国香港和美国推出股指期货当年的现货市场交易额分别增长14%、50%和22%。
股指期货能提升券商投资收益。期货市场将成为券商自营对冲风险和博取差价的重要场合。券商可以通过套保或套利获取低风险收益、亦可通过主动性投资或方向性投资博取差价。参照境外的经验,这类投资的年收益率有望达到10%-15%。
2002-2006年,全球主要股指期货交易额的复合增速为30%,远远快于股票交易额16%的增速,到2006年,全球主要股指期货成交额约80万亿美元,是股票交易额的1.2倍,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主要股指期货的交易额分别占到股票交易额的3.22倍、2.46倍、1.75倍和1.61倍。
股指期货将改变券商竞争格局。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能够丰富交易手段和交易品种,从而提升券商交易规模、带来增量收入,还将进一步加速市场份额向具备试点资格的优质公司集中的趋势。优质券商从创新业务推出中受益更为明显。
除股指期货外,参与信用交易的投资者账户对券商的年佣金贡献也远高于非信用交易者,融资融券业务的资产质量风险稳定可控。更为重要的是,融资融券业务与权证创设等业务一样将经历由超额利润向均衡利润回归的过程,有助于提升试点券商的估值水平。
关于后市,自9月份以来,市场一直在酝酿市场风格的转换,不过由于受制于政策面的压力,市场风格转换一直未能成功,而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推出无疑将给市场风格转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从各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情况来看,一般在推出之前股指都呈现出上涨状态。那么对于A股而言,在3个月的准备期内,由于沪深300的估值相对偏低,热点转换不存在较大的压力,股指向上的概率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