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是最大忽悠分析师之王合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4日 10:35  投资快报

  日前,有投资者向《投资快报》反映,“平安证券机械行业高级研究员王合绪在2008年5月16日广船国际的研究报告中所预测的08年每股2.95元(实际收益1.66元)的收益,逻辑推理存在问题。”

  王合绪则称,“想看具体的推理过程,可以看我的深度报告。”

  该投资者表示,“点评报告可以简写,推理过程可以简化,但这不等于推理过程可以省去!否则,研究报告直接写一个盈利预测和评级就算了。”

  投资者:推理过程却不能省略

  王合绪:深度报告才有推理过程

  该投资者告诉记者,“王合绪的研究报告在第一页就完成了08年、09年每股收益预测过程。”

  实际情况是,王合绪在提出三个观点的基础上(在研究报告中的第一页),得出了第四点,即盈利预测和评级。而前三点内容要点是:一是客滚船市场需求前景良好;二是产品升级实质性一步;三是人民币结算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

  王合绪在研究报告的第一页的最后一行指出,“我们预测公司2008、2009年每股收益为2.95元和4.30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的结论究竟是怎么来的?每股2.95元的收益预测有数据支撑吗?”投资者如是质疑。

  就此问题,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连线了王合绪,王合绪表示,“想看具体的推理过程,可以看我的深度报告。深度报告才有推理过程。”

  该投资者不以为然,“点评报告可以简写,推理过程可以简化,但这不等于推理过程可以省去!否则,研究报告直接写一个预测和评级就算了。”

  对于2.95元每股收益的预测依据问题,王合绪这样解释,“当时的2.95元的每股收益预测,也应该算入了资产注入(收购文冲船厂)的收益吧。”

  王合绪:“资产应该注入了吧?”

  广船国际:资产注入已否决

  显然,上述解释并不能抹去投资者心中的疑云。

  “为什么你能给出2.95元的08年每股收益预测?这个与实际1.66元的每股收益差距不小,您是怎么推算出来的?”记者重复问道。

  迟疑了片刻,王合绪表示,“它(广船国际)可能还没有算到那一块资产注入吧?”

  记者追问,“究竟文冲船厂的资产有没有注入呢?”

  “应该是——应该是注入了吧?”王合绪如是表示。

  针对预测与实际每股收益的悬殊问题,王合绪表示,“广船国际压低利润的情况肯定有,造船厂差的的时候,一年一个订单都没有!通常,船厂压低收益,等到年份差的时候,再放进去。”

  而广船国际公司的态度给王合绪泼了盆冷水!

  昨日,广船国际公司董事会秘书室陈祖亮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已经在今年5月19日否决了收购文冲船厂的计划;公司也不存在压低每股收益的问题,年报中反映到数据是真实的数据。

  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王合绪用这种不‘严密’的预测及解释去说明预测与实际收益悬殊的问题,实际上很牵强;投资者稍不留神,很容易被这种不‘严密’的研究报告忽悠。”

  资产注入成“美丽故事”

  在访谈中,王合绪提到,对预测公司2008年每股收益2.95元,“可能是”基于资产注入,而在该研究报告中,却看不到相关支撑盈利预测的具体推算过程。在另一份(2008年3月19日)该研究员关于广船国际的研究报告中写到:“鉴于公司存在资产注入的预期和高技术产品比例的增加,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而注入资产的质量如何,实施的可能性怎样,以怎样的价格注入上市公司,报告中则丝毫未提。

  分析师迷上“资产注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分析师都认为,资产注入是国内外资本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投资主题,尤其是在价值挖掘已经相当充分以后,这种通过资产注入提高上市公司价值的趋势还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事实上,确实有上市公司大股东兑现注入优质资产的承诺,通过优质资产注入后,这些公司业绩增长预期明确,有可能成长为未来的大蓝筹。然而,问题在于在得到证实之前,分析师如何在如此多良莠混杂、真假难分的传闻中去伪存真?如何有效规避重组的不确定性?“这就要考验分析师对信息的把握程度了”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资产注入预期能提高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会让研究报告更加靓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由于基本面的压力,而分析师普遍看多,资产注入等“美丽故事”就成了研究报告的筹码之一。

  “资产注入”遥遥无期

  记者发现,预期注入的资产给上市公司所带来的收益,分析师通常会合算到报告当年的每股收益中,而往往报告中有关“资产注入”的预期都遥遥无期。

  在众多研究报告中不乏此类预测。比如,在郭荆璞关于冠农股份的研究报告中写到,“如果冠农股份能够在罗钾公司完成120万吨项目后通过公开募集资金等手段,再收购国开投公司手中63%的股份,2008年目标价则超过564 元/股”,而作为罗布泊钾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国开投公司放弃控股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意味着报告中提到的“564 元/股”纯属美丽的故事。

  此外,在兴业证券对安信信托(2008年7月3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到,“我们维持公司2008年每股收益0.92元的盈利预测”。而截至记者发稿时,报告中支撑0.92元盈利预测的中信信托注入安信信托一事并未实施,并且当年安信信托的每股收益仅为0.0592元。

  因此,投资者更需关注资产注入等美丽故事背后,具体的资产质量以及实施的可能性,以免被美丽故事忽悠。

  无理由预测,怎么信?

  “可能是”这样的字眼出现在一个分析师的口中是不能原谅的,如果在重要的每股收益值上也“可能是”,那么这份报告还叫人怎么去相信?

  统观王合绪的这份报告全文,可谓“精简之极”,短短的篇幅却给出了广船国际“强烈推荐”的评级,记者在访问王合绪的过程中,也明显感觉出此人言辞“坦然”,态度“和蔼”,对报告中的过失也是用他很经典的“可能是”一带而过。在资产注入问题上,王合绪对记者竟然说:“可能注入了吧?”实际上,记者已经在广船国际的公告中确定了公司的资产注入已经被否。

  一个王合绪虽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在股市中还隐藏着多少个“王合绪”呢?纵观股市的整个发展过程,这样的行为显然不能被原谅,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带着一种理性的思维来看待这样的现象呢?

  实际上,在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从此股市渐渐开始演变成为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

  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股市也在慢慢的成熟起来,但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伴随着股市的发展变化出现了大量的股市“黑嘴”。

  而股市黑嘴最初的原型其实是和咨询业相关联的,最初的形式就是当面的一对一的股市咨询和分析,进行一些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随着股市的成熟,这种咨询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于是,报告会应运而生。随着纸质媒体的影响力的扩大,股市黑嘴又把目标瞄准了这些渠道。而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便成为股市黑嘴们言论的园地,网上咨询,成本低,速度快,门槛低,而且最重要的是身份隐蔽,不容易被发现。网络报告文章大量出现,这样就使得股市黑嘴破坏性比以往都大,之前的纸质媒体、电话、短信、黑板公告等等等传统的传播渠道也渐渐落在了互联网的后面。

  而互联网的泛滥也直接导致了分析师职业操守的不保。一般来说,随着股市的成熟,分析师们的水平也是在慢慢的提升的,而据记者了解到,王合绪曾经做过的很多报告中,也有很准确的预测,但是今天的报告明显的有很多的“水份”,这又说明了什么?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义愤填膺:“一些之前曾经准确预测过的分析师,往往会依赖自己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带着投资者的信任为个人或者集团服务,以达到某种目的。”

  分析师谈得“坦然”没有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这篇报告是不是用心做了,这里的数据是不是认真的考究过了,从年报纰漏的每股收益是1.66元,分析师预测的却是2.95元,多出的1.29元在报告中显然没有充分的理由作为支撑。那分析师们作报告是不是真的是站在广大的投资者的利益上为他们考虑的呢?显然,这份报告是不能给我们的投资者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如何看待研究报告中给出的评级

  一位资深的证券分析师在接受《投资快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研究员对其所出的研究报告是不需要担当责任,这是业内公认的,就连成熟资本市场美国也是一样。如同没有人会真正责怪气象预报员对的天气预报不准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出什么样的评级可能全看研究员的‘综合考虑’。因而投资者不宜过于看重研究报告中给出的投资评级。”

  一位业内人士告许记者,“据我所知,目前有些机构会利用研究员出的研究报告来达到出货或者做老鼠仓的目的,而目前想让国内的一般研究员出一份对上市公司或者对主力有利的研究报告十几万块钱就能搞定。”

  “要是研究报告中出具的评级为‘中性’、‘减持“或‘持有’的话,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研员对上市公司的不是很看好。”一位陈姓研究员告诉记者,并表示这几乎是圈内的秘密,“研究员看好的上市公司其报告出具一般会是‘买入’、‘强烈推荐’等的评级。”

  而一份相关的调查表明,当观点与外部客户发生利益冲突时,近六成研究员表示“不撰写相关研究报告”或“与有关方面进一步协调。”而在证券公司,受制于自营部门和投行而放弃负面评级,甚至为服务于投行业务而被迫提高评级水平,也是普遍现象。

  “投资者应多关注一些研究员出的深度的研究报告,少理会一些研究给的评级,这或许才是对投资者最有利的” 前述券商研究所的所长如是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