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证监会官员称金融监管不能留有缝隙

  证券时报记者 肖渔

  本报讯 中国证监会风险处置办公室主任吴清近日在《中国证券》杂志撰文指出,我国近年来对证券公司实施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并及时处置了历史遗留风险,有效维护了系统安全。但未来如何在新的阶段、在更高层面及时发现和处置系统风险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吴清指出,华尔街危机带给我们不少经验和教训,其中之一就是金融监管必须同时关注合规性和审慎性的问题,时刻防范和及时处置系统风险。他认为,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无疑是保护客户合法权益和维护金融系统安全,但在有效实现目标的方法上并无定规,有时找到又放弃。如美国在1975年就建立的证券商负债—净资本倍数等监管要求,在2004年却又对资本5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网开一面,从而实际上放松了对大公司的监管。

  为此,他表示,金融机构的自我监管和监管意愿往往是靠不住的,因此金融监管不能留有缝隙。美国虽然有复杂而高成本的监管体系,但对场外交易市场(OTC)及对冲基金等方面却疏于监管。

  吴清在文中同时指出,从华尔街的危机中还应该观察到,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应着眼于鼓励获取长期利益,并能有效惩戒违规者和损失制造者,使金融高管和从业人员有所追求、也有所畏惧。当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依然要靠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改进,也要靠监管的改进。

  “推动金融创新、改进金融服务仍是我国金融业的重要使命。”吴清在文中表示。他认为,我们当前的问题依然是创新不足、服务落后、竞争力不强,关键是要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在维护客户合法权益、信息公开透明以及适当销售原则下创新。

  吴清还在文中强调,华尔街的失败绝不仅仅是投资银行的失败,它是金融体系、经济乃至政治上的一系列问题造成的,这些问题也正在并即将由这些方面共同承担。同样,当我们面对股市、房市或金融危机时,需要救的也绝不是或不仅仅是某一机构甚至某一市场,而是要着力解决背后的经济问题、机制和体制问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