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万晶 马庆圆
虽不知发令枪何时打响,但春节后走访各大投行,可感受到浓郁的创业板气息。
“就盼着收获季节到来,我们准备工作已经做足,现在更有信心了。”国信证券投行资本市场部总经理龙涌说,去年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国信证券投行部门马不停蹄地忙活了一年,现在拟推项目和相关材料都已备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他们准备报的项目,很多是各项指标既满足了中小板要求,又具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企业。如今,在等待管理办法定稿出台的同时,龙涌和同事们忙着对后备项目资源进行筛选,对拟上市公司优中选优,深入了解其行业特点、科研能力和研发费用投入,力求“淘”出最有发展前景的公司。
自2000年提出筹建创业板以来,大券商的投行部储备资源都不敢松劲,中小企业板推出后的几年更是快马加鞭。招商证券一位投行项目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去年就做好了准备。“现在我手上的绝大多数是准备上创业板的项目。一些前期准备申报上中小板的公司,有的也考虑转到创业板。”所有受访的投资银行众口一词,备战创业板是目前最紧迫、最现实的工作。
经历过太多的等待,投行经理们此刻并不焦灼,只是希望不管创业板何时开闸,精心准备的项目能顺利过关。他们相信,在中国加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环境下,等待应该已近尾声。
冲刺的并不只是券商,创业投资机构更是欢欣鼓舞,多年的孵化和哺育终于接近回报之时。深圳松禾资本管理公司董事长罗飞这些年一直忙碌,公司投资了很多高成长的科技型企业和创新服务型企业,这一点与创业板的定位非常吻合。“我们投资的几家企业早就有券商进行辅导,材料也在准备,创业板管理办法出台后,符合条件的就上报材料了。”罗飞认为,创业板的作用不仅在于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创业投资,还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创造就业机会释放出积极信号。
深圳同创伟业创投公司一位执行董事元旦后就在全国飞来飞去,四处查看已投资企业的审计状况、了解拟上市的材料准备情况。“我们拟上市的几乎都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完全符合深交所‘双高六新’原则,至少有5家能上创业板吧。”这位董事信心满满地说,创业板开闸后还要多投几家企业。
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员工春节后也少见地忙碌着。中国证券报记者致电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发现他们不是在外地出差就是忙于审计,而服务对象不乏正在冲刺创业板的公司。
然而,“浸淫”创业板十年的深交所却非常平静,对记者也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但一位有心的上市公司董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前去深交所公司部办事,发现一些熟悉的监管员都看不到了。一问才知道,一些工作人员陆续“被抽调到创业板去了”。他介绍,深交所有一个专门工作小组在负责创业板筹备,在内部属于“特殊机构”。一旦创业板开板,这个小组将直接变身为创业板一线日常监管机构。
走过十年的争论、观察、探索之路后,中国开设创业板已到一个共识最大、异议最少的时刻。经过长时间慢火熬制的一锅靓汤,正等待揭开盖子的那一刻。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