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屠海燕
在创业板推出前夕,记者就创业板应采取何种新股发行方式,采访了深圳创投公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守仁。
王守仁指出,A股市场目前的新股发行方式有许多弊病,各方面意见很大。集中表现为发行价格过高,从而给二级市场带来风险——上市时行情好,价格炒得更高,第二天就大量出货,套牢后来者;行情差时第二天就跌破发行价。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投资者的投机心理或者询价机制,而是因为A股市场增发非常困难。
由于上市公司二次增发过程漫长又艰难,企业在首发时就希望尽量多圈钱,而券商也乐于从中多得报酬。两厢情愿下,怎么可能不推高发行价?王守仁认为,借鉴国外总量控制、分次发行的方式,比较符合创业板的情况,有助于创业板成功推出,健康发展。
王守仁将这种发行方式解释为由“三个乐章”组成。
企业首先向相关部门(在中国是证监会)申请,提出在未来三五年根据发展需要共发行总量多少的股票,首期发行多少,取得批准。由于今后还有多次筹资机会,有可能抑制企业首期“一次捞饱”的冲动。
如果该企业发展情况良好,符合再次发行的条件,经申报核准后就可以择机启动增发程序。而这一批准权限已经到了交易所,没有繁复的再申请手续。再发与首发的时间间隔在香港起码为半年。由于有充分的获得资金注入机会,企业每次的发行价自然不会要求太高。
投资者则可通过认股权证来把握机会,控制风险。由于要多次发行,当然就产生了相关权证的需求。创业板的上市企业虽然符合发行条件,但其上市后的成长性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稳健的投资者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又不希望放弃机会,这时他可以选择投资认股权证,通过分析上市企业成长性、上市后股票表现以及当时市场基本面等因素综合判断,并决定是否行权。如果企业成长性萎缩,肯定会抛出权证,损失会很小。这样,投资者也不会为了投机而一窝蜂的去抢首发股,盲目推高股价。中国的权证市场也能够随之繁荣。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