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力赶早班车 本土创投神经绷紧备战创业板(2)

  普遍做好多手准备

  “我们集团公司2007年初拿出了2个多亿搞创业投资,主要是瞄准那些创新型、年利在500万-1000万之间,并且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创业企业,目标就是希望这些企业能在创业板上市。我们当初以为最晚到2008年下半年就能退出2-3家,但没想到金融危机说来就来,股市会跌成这样。”王修远是深圳一家集团公司的投资业务负责人,他的团队在两年时间里以6-12倍PE的价格投了11个项目,至今仍没有上市成功案例。“尽管2007年下半年就说创业板要推出了,2008年也这么传,但直觉告诉我,2009年上半年最有希望推出来。如果按照两年1000万净利润的标准,我们投的11个项目中至少有7个达标,有两个企业甚至已达到中小板的标准。但是,这些项目到底能不能在创业板推出后较快时间内上市,这我就吃不准了。”王修远担心,他们投资的企业哪怕早已符合创业板上市标准,但因为竞争激烈,上市退出仍然迟迟无法实现。

  “我个人认为,尽管2009年创业板可能推出,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要做好最坏的打算。”王修远认为,如果投资的项目即使不能上市,几年里通过分红也能收回成本,那样风险就比较小。“我主导投资的几个项目,有两个企业原本是打算在中小板退出的,尽管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但由于股市不景气,短期无法上市,因此,我的最坏打算就是一直拿分红。我有一个项目投资金额是1500万,2008年拿到的分红就超过了300万,你说这样的项目有什么可担心的?”

  “创业板在完全走向成熟之前,我认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于森是江苏一家本土创投机构的合伙人,他认为,创业板退出的前3年里,能上市的企业最多就是数百家,而目前创投企业涉及的项目已有数千个,如果单靠在创业板退出显然不现实。“一部分企业能在创业板和中小板退出,一部分企业能在海外上市,一部分企业能在三板市场交易,一部分企业能通过分红收回成本,一部分企业能被并购,卖个好价钱,一部分企业被破产清算。”于森表示,他的投资风险控制的理念就是这六个一部分,而绝不是单赌能在A股上市,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应该是多元化的。

  对本土创投是长期利好

  “创业板推出对中国本土创投业来说是重大利好,而且是长期利好。”王守仁表示,“最近10多年里,中国本土创投因为退出渠道不顺畅,而丧失了许多投资机会,本来无锡尚德、百度、阿里巴巴这样的案例,本土创投完全也可以占主导。”

  王守仁认为,创业板的推出可以让本土创投在和外资创投竞争时具备变现上的优势。“目前境外许多资本市场实际上已丧失融资功能,外资VC也就没了退出渠道。而外资VC要想在创业板退出,他们面临的政策上的限制远超本土创投,所以这是本土创投抓紧发展的好机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聚焦创业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