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光裕事发后 多看书读报也许结果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 14:03  《新财经》

  文/本刊记者 王晓慧

  黄光裕“进去”了,感觉国美一下子被抽空了。没有了黄光裕的国美,未来会怎样

  2008年11月19日晚,记者接到了国美一个员工的电话,问:“黄光裕怎么了?”

  国美员工向记者打听自己老板的动向,这让记者很是吃惊。他说,黄光裕在2008年11月18日已被北京警方拘传,具体原因,员工们都不知道。挂断电话,记者上网搜索相关消息,无果。

  2008年11月20日,记者收到一则短信,“国美老板黄光裕和财务总监周亚飞已于周一(2008年11月17日),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至今无下落。黄光裕的老婆杜鹃和一主要财务人员已潜逃,涉及多起重大案件。”记者随即回拨发送短信的手机,对方挂断了电话,多次拨打,都没有接。

  2008年11月21日下午,记者在网上搜索到某网络媒体发布的《黄光裕被拘》消息,但到晚上又看不到了。据其他媒体朋友猜测,可能是国美电器要求撤下的。

  此后,媒体争相报道,但都是“据传”,相关部门一直没有一个公开的说法,各种质疑和猜测一时间充斥网络。直到2008年11月27日,警方证实黄光裕涉嫌经济犯罪,现正接受调查。

  供货商心存质疑 并未断货

  得知黄光裕被拘的消息后,记者拨打国美新闻发言人何阳青的座机和手机,均被告知为空号。

  与此同时,记者看到有消息说,国美的很多供应商停止供货并且上门讨要货款,有些厂家甚至提出现金交易的要求,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以防止可能发生的损失,三星、海尔等知名厂家也在其中。记者电话连线国美的相关部门,他们表示:“小地方的一些小供应商可能会这么做。我们总部没有遇到厂家要求停止供货的情况,要求提前讨要货款的也没有。”该员工还向记者提供了一则来自海尔、格兰仕、长虹、康佳、美的等家电业制造巨头向国美电器发来的声明:目前与国美电器的合作一切正常,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国美电器,并与中国最优秀的家电零售品牌——国美电器,继续加强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海尔再次跟国美电器签订了一份23亿元的供货协议。

  11月24日,记者邮箱收到了来自国美的一则声明,内容与上述国美员工提供的声明基本相同。

  对于国美的声明,不少人认为那不过是一套“官话”,不必当真。事实上,出于对回款风险可能加大的担忧,多数供应商都表现得相当谨慎。据记者了解,很多供货商已将催款作为当前的主要工作。至于断货,因为年底将至,正值销售旺季,供货商不会轻易决定。

  国美局部微调 整体按部就班

  毋庸置疑,黄光裕被拘对国美电器而言,是一场危机。从11月24日开始,国美电器一直在进行“信任”公关。首先是安抚供货商,声称企业的经营管理一切正常;继而联合供货商向消费者声明,企业将正常运营;然后是安慰员工,称国美不会因此裁员,且各地的招聘还在继续。

  但在2008年11月26日,记者听闻,国美电器内部已经开始裁员,压缩分公司编制。记者向国美宣传部求证,负责人表示:“没有这回事。这个事不会牵扯到普通员工。你说的裁员一定是某个部门内部的微调,与这个事情没有直接关系。”

  2008年11月28日,国美电器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局主席黄光裕以及首席财务官周亚飞正在接受调查,并已委任国美电器总裁陈晓为公司代理主席。“国美电器的董事会需要一个主席代理工作,陈晓只是代管,原来的高层并没有变动。”

  陈晓表示:“对于董事会新的委任,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正以积极的行动,以更加透明和负责任的方式来管理国美。我想强调,据目前公司所知,国美电器与针对黄光裕先生的调查并无任何关联,我们也没有受到任何有关部门的相关问询。我有信心,在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的带领下,国美电器的业务将持续发展,并保持和提升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没有黄光裕,就没有今天的国美。今天的国美是否真的离得开黄光裕?国美的未来充满了未知数。

  编者按

  胡润版内地首富黄光裕“出事”了!事发突然,细分析,却也必然。

  黄光裕出身贫寒,在灵魂深处有着浓重的自卑情结,内心对财富与权力充满了强烈的欲望,这也是他打拼的动力与精神支撑。靠着这份支撑,他胆大,敢干,也干成了。

  黄光裕的悲剧在于,成功后的他没能够及时自省,在财富与欲望中迷失了。他没有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规则越来越规范,市场机制越来越完善,自己的博弈策略也应该顺应市场规则。掠夺式打法已经是过去时,现代商业早已过了“你死我活”的阶段,而是建立在共存与合作的基础之上。

  黄光裕学历低,却还坚持“读书无用论”。读书也许不能直接教你怎么做生意,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让人学会反思、自省。

  黄光裕事件足以引起中国企业家的警醒,特别是与黄光裕有着相似出身背景和打拼经历的民营企业家们。

  在这个迅速变革的时代,市场机会很多,壁垒也很多,稍不留神就会碰壁,随意触犯商业底线的做法,迟早要受到惩处。企业掌舵人一定要善于自省,抑制过多的贪婪和欲望,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合作精神,在法律和基本的商业道德约束下踏踏实实做生意。

  无论黄光裕事件结局怎样,这个典型值得企业家们思考与警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