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雷深埋 十大陷阱捞出十个教训(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7日 02:37  每日经济新闻

  宏达股份 熊市重组未必是机会

  熊市中,股票因资产重组、重大事项等停牌,一方面避开了大跌行情,另一方面,若重组成功或出现重大利好,复牌后很可能暴涨。但这种奇迹没有发生在宏达股份身上。

  回顾:停牌7月后6个跌停

  宏达股份 (600331,收盘价5.38元)复牌后的6个跌停让投资者记忆犹新。

  去年10月6日,宏达股份称,公司有重大事项正在讨论中,当日起停牌。时值牛市顶峰,大盘不久后便开始了一路下滑。7个月后,2008年4月21日,宏达股份才复牌。

  应该说,宏达股份成功避开了一轮大跌,但重大事项的实施大大低于预期,加上全球锌市供应开始过剩,研究员纷纷降低了对未来锌价的预期。宏达股份复牌后连续走出6个跌停,股价从80元的高位下滑至42元,跌幅为47.5%。

  总结:重组不意味着财富

  类似宏达股份的例子还有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想在熊市中赌重组题材的投资者最终很难如愿,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是熊市中停牌的个股如果没有基本面的支撑,复牌后难免会补跌;第二,在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许多计划项目很可能实现不了;第三是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一旦结果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期望,复牌被抛售就成必然。

  因此,对于有重组题材的个股,投资者不能一概而论,也许关闭交易数日后,等来的并不是财富,反而丧失了出逃的机会。

  中体产业 以奥运的名义“忽悠”

  北京奥运会成全了以中体产业(600158,收盘价5.33元)为代表的一批奥运概念股的诞生。熊市来临时,它们借着“奥运概念”活跃在股市中,却在奥运会开幕之后“见光死”。

  回顾:奥运开幕后一路惨跌

  中体产业股票价格从去年底至奥运会召开前,大部分时间都在20至30元之间来回震荡。这种鸡肋行情 “忽悠”着走过了2008年的上半年,直到8月8日奥运会开幕。

  8月8日当天,中体产业跌停收盘,随后一路惨跌,一度跌至3元附近,最大跌幅高达85.1%。2007年底开始,因为相信“奥运概念”而介入中体产业的投资者,如今已悉数被套,损失惨重。事实证明,奥运概念股在奥运会召开后,全部见光死,因此而生的奥运行情也成为2008年最大的陷阱。

  总结:警惕滥造的概念股

  不难发现,投资者对奥运行情的憧憬无非是对管理层的期待。多数机构认为,奥运会的召开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股市氛围。但对于奥运会究竟能给哪些公司带来正面影响,市场没有仔细追究。

  大同证券策略研究员称,熊市中,炒作的空间已被压得很小,上市公司的真正价值才是投资的标准,盲目跟风炒作一些不真实的概念只会让投资者陷入一个以讹传讹的怪圈。在2009年,对于滥造的概念股,投资者需保持警惕。

  西部矿业 被小非深深灼伤

  2008年,证券市场随处可见被大小非烧伤的痕迹。西部矿业(601168,收盘价6.40元)是小非减持的一大典型案例,让投资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大小非的威力。

  回顾:股价随小非减持暴跌

  7月15日,西部矿业约12.24亿股小非解禁上市。

  解禁以来,持有西部矿业11.3%股份的公司原第二大股东宁波安瑞盛科技有限公司持续在二级市场卖出公司股票,截至10月24日,安瑞盛仅持有西部矿业约1.16亿股,占其总股本的4.87%;7月15日至12月5日,西部矿业另一股东上海安尚实业有限公司,也通过二级市场合计卖出西部矿业约1.3亿股。

  小非减持的同时,是西部矿业股价的暴跌。7月14日至昨日,其股价从14.96元跌至6.4元,下跌了57%。

  总结:大小非不是假象

  2008年,许多投资者把大小非问题看成是一个概念,甚至是一种假象,忽视了大小非解禁上市对市场造成的影响,因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2009年、2010年还将有更多的大小非解禁上市,投资者要吸取教训,重视这一因素对市场的影响。招商证券报告称,2009年、2010年新增的限售股解禁市值约6.8万亿元,预计减持14%,市值为0.96万亿元。

  川润股份 新股不等于新机会

  9月18日,重磅利好组合拳横空出世。川润股份(002272,收盘价18.79元)这只原本被认定为上市首日将跌破发行价的新股,正是赶上了时机,上演了一出“新股泡沫”。

  回顾:疯涨后10个跌停

  9月19日,大盘几乎呈现涨停态势,绝大多数个股涨停,无股可买的投资者只得将资金砸向无涨跌幅限制的新股。当日,川润股份以37元高价收盘,上涨了254.4%。同日上市的另一新股水晶光电(002273,收盘价22.14元)也上涨了227.53%。

  然而,9月22日、23日、24日……川润股份走出10个跌停,水晶光电与其相当,两股创下了新股上市跌停之最。投资者高开卖票的如意算盘落空。

  10月9日,两股盘中一度打开跌停,当日,川润股份1.67亿资金疯狂出逃,水晶光电换手率更是超过了50%。两股真正打开跌停是在10月13日。盘面显示,川润股份上市首日成交1642.53万股,交易金额3.06亿元,平均成交价18.62元,按照13日成交均价12.74元计算,9月19日追进的投资者在短短11个交易日平均损失31.58%。

  总结:不要盲信利好政策

  “从当初登场的‘欢欢喜喜’到之后的‘跌跌停停’,川润股份和水晶光电让投资者感受了大喜大悲。”方正证券分析师周侠称,在当时的环境中,利好政策的出台对市场的刺激作用很短暂,投资者跟风炒作很盲目。

  在新股发行机制还不太完善的背景下,爆炒新股不是个例。投资者应理性操作,如果想购买新股,可通过一级市场申购,完全不顾价值的非理性炒作,最终损失的还是自己。

  贵州茅台 变味的价值投资

  2008年1月,大盘已从6124点一路下滑到5000点左右,而此时贵州茅台(600519,收盘价110.06元)这个资本市场的“品质保证”成了机构和中小投资者抱团取暖的对象。

  回顾:230元天价股陨落

  今年1月大盘跌至5000点附近,A股市场大部分个股不能独善其身,但贵州茅台犹如一只标杆屹立不倒:从2007年10月的190元左右一路高歌向前,终在2008年1月15日创造了230.55元的天价。

  在熊市来临时,“价值投资”成为机构不断宣传的理念。贵州茅台2007年每股收益3元,每股净资产高达8.72元,产品的品牌价值以及增长前景,都成为投资者追捧的理由。数据显示,贵州茅台的股东总户数从2007年12月31日的24973户,一直上升至2008年3月底的27636户,增加了2600户左右。

  当贵州茅台股价到达230.55元的天价时,其市盈率已经高达76倍。但价值投资一旦变味,股价不再充分反映公司的投资价值,狂跌似乎是可以预见的事实。贵州茅台从1月15日的辉煌到10月中旬失守百元大关,再到11月最低价84.20元,跌幅达63%。

  总结:优质股也有合理价格

  贵州茅台作为A股市场的价值标杆,在2008年给价值投资者以深刻的教训。业内人士称,贵州茅台确实是优质股,但优质股也因有其合理的价格,在熊市特征已经明显的2008年,其高达76倍的市盈率,再好的公司也无法给投资者带来投资收益。

  价值投资并不是盲目追崇优质股,而是在适当的价格下买入。在贵州茅台案例中,我们还看到了机构投资者也有盲目的一面。

  宁波华翔 最惨的高管增持股

  高管增持是上市公司稳定投资者心态的一张 “王牌”。但高管增持并不一定能提升下跌中的股价。宁波华翔(002048,收盘价3.88元)这个“最惨高管增持股”便是典型代表。

  回顾:增持高管平均亏70%

  2008年以来,宁波华翔的8位高管陆续在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份合计632.6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8%,涉及金额9720.6万元。今年5月以来,就有6位高管增持了510.63万股,每股平均价格为12.81元,其中约500万股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周晓峰增持。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高管增持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宁波华翔的股价一路走低,收盘价从6月13日的10.41元跌至如今的3.88元,高管增持股已深度被套,平均亏损幅度为70%,其董事长周晓峰因增持损失资金超过4000万元。由此,宁波华翔一度被媒体评为“最惨高管增持股”。

  总结:警惕增持背后的出逃

  宁波华翔失败的增持秀并不是个案。统计数据显示,自8月28日证监会发布增持新规以来,已有10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高管、大股东增持公告。但部分高管增持后,股价表现仍不如人意。

  分析人士指出,相比大小非的减持、经济下滑等种种不利因素而言,大股东和高管人员的增持只是杯水车薪,在无法提振股票价格的情况下,投资者反而要注意借增持之名,掩护小非出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