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内外约束并举 分红机制将加速推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1日 07:34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闫立良

  “将上市公司分红作为再融资前提的提法有新意”,监管层的表态获得了市场的肯定。业界专家强调,确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约束机制,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分红有明确而稳定的预期,这是一个成熟市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监管层:进一步完善分红制

  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分红问题的态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红制度。比如逐步引导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或年报中明确分红政策;进一步严格上市公司分红作为再融资的前提条件,协调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一步发挥现金分红的表率作用等。

  在A股市场,大量上市公司处在高速成长期,侧重资本积累和股本扩张,加之公司治理机制尚不健全,企业主动分红仅是少数公司行为。其实,在我国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特征下,现金分红不多自然也会受到这个发展阶段的制约。

  反观欧美国家大型上市公司的分红现状,其分红比例高其实与很多公司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有关,稳定的盈利能力和充沛的现金流可以保证其高比例的分红。相反,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的公司大都分红不多,原因是这些公司处于成长阶段,投资者更关注的是其发展速度。

  因此,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高管告诉记者: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特点,管理层制定适度的分红约束机制,引导上市公司合理地现金分红,并培育其分红意识或许是一种更为现实的方式。

  上市公司:自主分红意识提高

  事实上,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上市公司股东对公司分红政策的自主意识已逐渐提高。200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是196亿元,2005年达到720亿元,2006年上升到1174亿元,2007年更是跃升至2757亿元,分红公司数量也占到了上市公司总数的50%。

  截至今年8月20日,深沪A股市场869家公司披露了半年报,有18家公司推出了现金分红预案,其中新和成10派10元(2007年末期10派1.0元),烟台氨纶10派10元(新股)。上市公司半年报分红也正在得到落实。

  尽管如此,其分红数额与上市公司总体年度利润所出现的大幅度增长仍不成比例。

  分红数额少也成为上市公司被市场广为诟病的原因之一。

  这源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管理层回报投资者、为全体股东创造最高价值回报的意识比较薄弱,相应的有效约束机制也有待形成。同时部分中小投资者股东意识不强,不会通过有效途径督促上市公司提高经营业绩和分红来获取利益,仅是将短期价差作为获取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

  上述高管称,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树立对投资者负责,为全体股东谋利益的理念,尽心尽责地履行好受托责任,以维护股东权益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作为投资者,也应及时将赚取股票价差向分享上市公司成长的投资者理念转变。

  这其实就涉及到了股权文化的建立问题。在去年年中举行的“上市公司高峰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强调,“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股权文化,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要加快观念转变、不断探索,主动培育股权文化。”

  研究人士强调,在现代股权文化的引导下,以委托——代理机制和资本约束机制为核心,资本市场为平台,各类股东、管理层、中介机构相互博弈、相互制衡构成了现代经济体系的主体,并且使市场处于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成熟资本市场的重要保障。

  投资者:主动维权意识显露

  在全流通背景下,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都开始觉醒。投资者主动维权的意识开始显露。比如在今年6月两面针的6名小股东就提出了一个修改利润分配方案议案,并获得了股东大会的通过。而在上市公司层面,股权激励的引入使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利益不一致的矛盾得到缓解。管理层持有公司的股票,其个人财富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息息相关,客观上提高了职业经理人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努力提高经营水平,为股东创造更多的回报。

  把对投资人的回报水平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前提条件,采用强制手段让上市公司在半年报、年报中披露下一报告期的现金分红规划,再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约束机制就得到了确立。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分红有明确而稳定的预期,有助于其进行长线投资,并形成价值投资理念。但这些制度需要管理层监督落实,并严格执行,才会使上市公司将融来的资金向优势公司、注重股东回报的公司项目上发展,由此才有望形成市场的良性循环。

    相关报道:

    投资收益下降引发分红险退保潮

    叶檀:二次股改以分红为先导

    强制分红是摆脱赌场恶名的第一步

    不妨关注分红收益

    被动式增长:上市公司分红派送大扫描

    制度化分红距离上市公司还有多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