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报铁证 大宗交易成大小非中转站(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1日 00:41  21世纪经济报道

  对于这一现象,渤海证券黄锋解析了其中原因。“第一,小非‘越跌越卖’的特性与当前限售股解禁市值仍然很大、且当前市场仍处跌势中相关;第二,产业经济的资金饥渴症进一步加剧;第三,证监会‘解禁新规’出台后,解禁股份持有人担忧未来政策限制减持的力度进一步增强,因而加快了卖出步伐。”

  今年4月21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后,大宗交易平台重趋活跃。“大小非”借道大宗交易平台快步减持迹象明显。

  据统计,自4月22日到8月19日,沪市大宗交易平台共成交168笔(不包括债券,但包括封闭式基金7笔),累计成交金额78.78亿元;深市大宗交易平台共成交155笔(不包括债券,但包括封闭式基金5笔),累计成交金额35.1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大宗交易平台上出现了平均成交金额大幅提高、成交价格偏低、同一家股票出现多次大宗交易等特点。

  在《意见》刚出台时,一些市场人士就已看出破绽,并将其定义为治标不治本的举措,“根据大宗交易规则,受让方在顺利过户后,即可随时在二级市场抛售。如此一来,大宗交易平台也就只是大小非减持的一个‘中转站’而已。如果没有更为完善的约束机制,很多公司会自然而然地寻找‘过桥减持’,或称‘曲线减持’。”因此,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震的目的落空了。

  中原证券分析师刘冉认为,“就大宗交易平台的现状而言,还难以承担起分流二级市场解禁压力的任务。在投资策略方面,投资者在关注限售股解禁时间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大宗交易的动态。一些大宗交易折价率极高或是交易次数频繁的个股,极有可能对其二级市场的股价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亡羊补牢

  对于大宗交易市场存在的明显漏洞,监管层正在作出改进的努力,以求亡羊补牢。

  上周五,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市场热点问题答记者问时提到,“下一步,将结合市场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大宗交易机制。例如,研究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完善大宗股份减持的市场约束、减震和信息披露制度;同时,开发可交换债券等市场流动性管理工具,逐步完善市场内在稳定机制。”

  通过券商中介引入“二次发售机制”,虽然最终仍然是减持,但在监管层看来,这样可以增加流通环节,将大小非减持过程拉长,放缓大小非减持的速度,从而达到降低大小非冲击力度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当时大小非解禁期限设计应该延长些,可以考虑设定10年解禁完毕,每年只能解禁10%,这样就不会对市场造成太大压力。”

  “事实上,在‘大小非’减持新政出台没多久,券商推出了可具操作性的五套方案,分别是向特定客户减持、股权质押、代理减持、股权管理和发行可交换债券等方式。”美国CFA协会会员贾国文表示,“这可以看成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很多都是用来规避监管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