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瑞银的金融刀功(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 13:15  《当代经理人》

瑞银的金融刀功(2)


    ◎对话李一

  7个月的IPO三甲Q:去年10月,数据提供商Dealogic公布,瑞士银行成为2007年前三季度亚太地区收入最高的投资银行,其投行业务迅速成为同业领军者,去年中国区投行业务人均收入远高于竞争对手。作为瑞士银行中国区主席,你怎么评价此种业绩?A:从去年4月1日到今年3月31日这一年,瑞士银行投行业务方面的亚太收入超过竞争对手。 在股票资本市场,以融资额计算与第二名竞争对手相差80亿美元;在债券资本市场,瑞银占市场交易量由7.1%上升到8.1%;兼并收购部所做项目也超过竞争对手,在金融机构、电信和房地产行业的兼并收购中,瑞银一直在第一或第二位置。谈瑞士银行的中国业务主要从瑞银证券角度说来,瑞银证券在中国证券市场是一种创新,它是目前由外资直接参与管理的中国惟一一家全牌照证券公司。其业务从2007年4月份逐步开展以来,目前做得比较有成效的是投资银行业务,到现在已做了5个项目,2007年位列同行业第三名。 Q:在你看来,哪些因素促成了瑞银证券的业绩? A:一方面瑞士银行本身有良好的声誉,品牌起到大作用,瑞银证券开始营业后很快打开局面,2007年仅做7个月IPO承销金额位列第三;第二、它由外资直接经营管理,拥有一个崭新团队,它是个多方位组合,包括原北京证券员工,从市场上引进的新员工,还有我们从瑞银集团调过来的。一开始我们也觉得,文化融合是个艰巨任务,但实际上融合好了效力非常好;第三、重组北京证券增加了瑞银证券成功的可能性,因为拿到A股牌照,我们可以和本土券商同台共舞,这个资格的取得本身就很难。

  金融人才竞争是巨大挑战

    Q:此前坊间曾传言瑞银用三百万美元月薪,挖了一个做中石油IPO的团队,后来传言被否。这种高层挖脚是否也是一种本土化呢?请问你如何评价瑞银的本土化?

    A:文化融合其实是个极大的工作,瑞银证券99%的员工是中国人,包括老北京证券、从中国市场招来的、还有在国外金融公司做过的,这三种人放在一块就是一种文化融合。重组北京证券后,我们立即投资了三百万人民币进行了由内部和外部公司提供的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此次培训后,大部分员工都能胜任在瑞银的工作。另外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定期对本土员工在语言和金融业务上进行培训。

    Q:一直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区的招聘和留住员工都面临挑战,请问瑞银在金融类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何独到之处?

    A:中国证券市场已开放十来年,但金融人才的积累速度和质量提高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尤其对我们公司而言,因为越来越多客户要走出去,越来越多企业要进中国来。实际上,证券公司的投行人员要服务好客户,语言最基本,更重要的是业务能力。上市并不是简单地把东西卖出去,而要求从业者理解行业及其价值评估体系,还要理解中外文化。金融人才确实蛮难得,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知道这是个巨大挑战,但我们有信心、能力和方法来应对。一方面,从固有品牌效应来吸引人,去学校招聘,市场上很多人也愿意来;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住人才,一是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团队在一起很舒服,相对工资不亚于平均水平;二、重视培训,在瑞银证券开始营业前,我们就极注重内部培训,对员工进行分组、集中和单项业务培训。券商的特质决定其员工的“年轻”特性,他们的需求不仅仅是工作待遇,而是得到多方面提高。我们非常清楚一个优秀公司去一个新区域工作,一定要考虑到你将面临的新挑战是什么。不能很简单地想,我就是要去买那朵花。那只是个美好愿望,你将在买花的路径中遇到很多困难。人才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是最大挑战。

  瑞银中国需要整合

    Q:自你2005年上任瑞士银行集团中国区主席以来,瑞银集团的中国区架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年过去了,你怎么评价此种变化?

    A:瑞银进入中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但过去各部门分兵作战,实际上发展到2005年时各条线急需一个整合,于是形成一个由各条业务线的领军人物组成的中国业务管理委员会。出于对未来中国市场的考虑,我们认为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战略,不仅做“中资往外走”、“外资要进来”这些简单的事,还要积极参与到中国A股市场,做A股市场就得有资格。可当时连本土公司都不能设新公司,更不要说外资,这就要求我们做一个针对性内资券商的重组。

     Q:你如何评价自己三年来的表现?

    A:三年来很艰辛,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人生行走就是一个积累过程,或者叫经历过程,要看你怎么感受,如果你很用心,会觉得每步都很有意思。不光是成功有意思,甚至是挑战,哪怕是失误,回忆起来都有意思。除非你不动了,失误了你生气,成功了你高兴,那只是一种表层心理感受而已。实际上,你用心的话,失败或成功、艰辛煎熬,能体验的东西特别多。

  开放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大势所趋

    Q:继中国证监会6月15日公布瑞信证券与方正证券合资获得批准之后,国内另一合资公司华欧国际证券有限公司6月16日又取得了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及中国长三角地区A股经纪业务资格,你怎么看待这种合资券商开闸?

    A: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甚至可说是金融市场的一个开放趋势。从历史来看,其间有过一个空档期,2005年重组北京证券是一种尝试。现在则是金融监管部门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而进行的一种运营。目前中国已存在多个中外合资券商,事实上合资是一个中西逐步渗透并相互学习的过程,这其中存在中西文化融合,有些人愿意称之文化冲突,这要看管理层怎么理解。一方面外方带来了成熟的运营管理经验、尤其是风险管理模式;从另一个角度说,外方也有一个学习过程,如何理解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是一个本土化的市场。

    Q:2008年上半年,中国资本市场不太景气,瑞银采取了哪些降低成本的举措?A:降低成本是管理上的一个正常举措,当市场还好时,降低成本一直进行着;而在市场不好时更要注意成本,在人员和产品线上进行调整,更主要的是开拓新市场和研制新产品。 去年我们投行业务在各项业务中排第一位,今年几个部门发展平衡些,债券资本市场业务十分活跃。上半年,瑞银证券成为深圳发展银行65亿人民币次级债券的过程中的独家主承销商、薄记管理人和评级顾问。这是自2007年5月以来亚洲银行业最大的一笔资本融资,此笔交易不仅是深圳发展银行的第一笔债券发行,也是瑞银证券的第一笔人民币债券发行。2008年4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集团)发行了总额78亿人民币、5年内不可赎的10年期次级债券,在此次发行过程中,瑞银证券担任财务顾问和薄记管理人,这是2000年以来亚太地区最大的一笔保险债券发行。

    Q:并购业务是否会成为中国的投资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A:应该是,但不是最主要的。因为整个市场并没有进入最成熟状态,但我一直很看好这块市场。企业都在自我成长,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伴随行业重整、社会发展要求、及政策变化,兼并收购业务将会获得巨大增长。

    Q:兼并收购业务营收占到瑞银证券多大比例?A:具体数字我们不方便透露,但上半年瑞银在这块业务上占到亚太区第一。

    Q:据传,国内合资资产管理公司正在逐步推出对冲基金,你对此如何评价?A:传言一定要符合现实。证券市场要做对冲,一定得有非常多的对冲产品和特定对冲规则。目前中国市场上只有单一的股票市场,并且只能买不能卖,从交易上说,想做也做不了。

    Q:你怎么看待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的博弈,你是否认为资本定价权有向QFII转移的趋势?

    A:中国市场的定价权一个是指上市价格,这由监管理部门协肋制定;另一个是证券买卖价格,这个一方面取决于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另外一方面取决于投资者的专业素养,是否更趋理性,还是投机。从这个角度说,QFII对市场价格能产生影响,因为这些机构投资者都比较理性,不会去炒,这将巩固理性市场。

  金融“刀”功

    Q:最近在看什么书?

    A: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作品,很不错,换一个角度看人生、社会和自己,对国学的研究确实是我们这代人所欠缺的。现在好象手边能用得上的都是西方的,其实回忆之前所学的管理理论,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出现了,可我们恰恰没把这些发扬光大。如今在尽量找时间读书,可读书需要一个心境,要投入到一个状态中。

     Q:你怎么评价《货币战争》?

    A:作者花了很大工夫,收集了不少证据。我不想评价一本书的好与坏,关键是它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它其实反映了一种金融阴谋论,用讲故事的方式说出来,实际上是不是有这回事,有没有精心设计的阴谋在里头?在现代社会,就我个人来说,即便这个世界上有人有心这么做,可金融的渗透性如此全面,不是你一家所能控制住的,你聪明别人也聪明。都知道很重要,有些时候不是说你能迅速控制交易量就能控制的,即便是交易量,也没人控制得住。如今交易量这么大,最多只能在个别产品或交易段上操作一下,如果想达到整体上和持续影响基本不可能。金融领域中“刀”的两面性的确很强,你掌握不好,会伤了自己,而别人的刀可能并未打算伤你,但假如你一不注意就伤到你了。这种渗透性工具,一不小心就把你给淹喽。你说它来时就是个阴谋,其实它并没有那个阴谋,但确实有那个功力。实际上往往在淹之前,人类已意识到这玩意了不得,因为来过一次后,人类大概就知道其游戏规则了。这本书能给那些金融政府官员一些启示,金融是人类社会关系总和的一个科目。金融反应的是一种价值流动,就像血液一样。血液可以使一个人很健康,也可以使一个人患上疾病,对不对?只有在了解清楚血液的不同功能后才能再进行血液再造,时时防着其伤人的一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