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人民日报探讨股市维稳:制度救市更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 07:56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杜琴庆

  新华社“社论”——《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一文刊发后仅13天,《人民日报》昨日以《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为主旨,用一个整版篇幅探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该组文章由四篇解读性文章——《有序调节融资节奏》、《让“大小非”减持更透明》、《鼓励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逐步完善内在稳定机制》,以及一篇以《稳定的力量从哪来》为题的言论组成。

  “这是我们整个财经组一起行动所做出的,在我印象中,人民日报专门用这么大的篇幅针对资本市场(做文章)是非常罕见的。”参与本组稿件撰文的《人民日报》经济部财经组相关人士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关于这一组长逾6000字的文章由来,上述人士透露,依据是6月22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会议。

  这次会议明白无误地向市场传递出了“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信息。但在上述人士看来,市场显然没有充分重视这一点,“虽然,当时诸多平面媒体也于次日对该文所透露出的维稳精神给予了及时的报道,不过,各家媒体尽管提炼出了尚福林对‘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这一点,但并没有对此进行全面解读。”

  可查的资料显示,早在6月22日会议召开当日,证监会网站便“迅速”挂出了《中国证监会党委学习贯彻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精神》一文。根据该文,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就贯彻落实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精神作出四项部署,“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位列第一项。

  尚福林同时提出了四条措施,“坚持市场化导向,合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有序调节融资节奏;以适当方式定期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数据;鼓励和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逐步完善股票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

  围绕这“四条措施的内涵和重要作用”,《人民日报》采访了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形成了昨天见报的四篇解读性文章,以填补前期媒体报道的“空缺”,专门对“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此外,上述参与本组稿件撰文人士特别强调,“请关注这篇言论,(它)回答了市场关注的问题,并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配合。”

  该人士口中的“这篇言论”就是整组文章的核心——《稳定的力量从哪来》,该言论在行文之初便抛出“谁能成为稳定市场的力量”这一疑问,随后明确指出,“‘制度救市’无疑比‘政策救市’更重要。股市对各类政策高度敏感,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配合,在出台政策时不能只考虑自己一方的情况,应当充分考虑对各方面的影响。”

  据早报记者了解,主笔该篇言论的记者许志峰为《人民日报》专门负责证监会相关新闻报道的资深记者。

  稳定的力量从哪来

  (选自人民日报 2008年7月14日 14版)

  作为风险相对较高的投资场所,股市出现波动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在经历两年上涨后,短短八个多月内股指即下跌过半。如此剧烈的震荡,显然已超出了正常波动的范围。股指快速起落,不仅让高位入市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也对整个金融市场体系的稳定造成一定影响。暴涨暴跌让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谁能成为稳定市场的力量?

  显然,政策面是影响市场运行的重要因素。历史上,股市上涨过快时,往往会有“降温”政策出台;过度下跌时,政策面又会释放积极的信号。这些举措都有效熨平了市场波动。前期股市下跌时,也有很多投资者期盼“救市”政策。然而,如果短期的调控政策过多,不可避免会留下“政策市”的痕迹。从市场长远发展考虑,“制度治市”无疑比“政策救市”更重要。此次股市出现剧烈波动,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更多地反映出市场内在运行机制的缺陷。今后,政策应针对基础性制度建设薄弱、风险对冲机制不完善、机构投资者发展不成熟等问题,着力于股市规则体系的完善,为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股市对各类政策高度敏感。相关部门政策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在股市中掀起轩然大波。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在出台政策时不能只考虑自己一方的情况,应当充分考虑对各方面的影响,以形成促进股市稳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对于股市稳定责无旁贷。虽然上市公司并不需要直接对股价负责,但其行为却与股价运行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勤勉尽责、规范运作,通过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业绩,并以积极分红等方式回报股东,就能够增强投资者的持股信心。针对各种传言引发的股价波动,上市公司也可以通过及时、透明的信息披露加以澄清。

  另外,在股市下跌过程中,有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自愿延长所持股票的限售时限,高管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本公司股票,这些做法都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相反,那些连续遭受“大小非”抛售的公司,股价则出现了剧烈波动。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及大股东的行为有着非常强的示范效应。

  投资者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左右市场走向。如果市场中投机炒作成为主流,很难想象市场能够保持稳定。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应不以涨喜,不以跌悲,对所投资股票的价值保持理性判断。这其中,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专业能力、信息渠道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更不应成为助涨助跌的力量。

  长远而言,中国股市持续发展的基础并不会因为此次涨跌而改变。只要市场各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经历了短暂风雨的市场就会更加成熟,更加健康。

  记者观察

  密集维稳舆论能让股市走多远?

  早报记者 杜琴庆 忻尚伦

  奥运临近,管理层关于维护稳定的言论近期密集出台。有消息人士向早报记者透露,国务院高层上周四、周五召集“一行三会”相关人士在北京召开了为期两天的会议,稳定股市、楼市成为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

  不仅如此,“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也已成为近期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出席各大会议时频频谈及的关键词。

  尤其是在6月20日至6月30日的11天之内,尚福林四次发言阐述股市发展问题。对于一向言语谨慎的尚福林来说,话语密度甚高,且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成为必谈内容。

  6月20日,尚福林在美国华盛顿表示,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考虑和谋划资本市场的发展定位。在全球化背景下,审视和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统筹兼顾、内外结合,不断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6月22日,证监会网站刊出消息,在证监会党委召开的会议上,尚福林要求要密切关注市场内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和运行带来的影响。合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有序调节融资节奏,以适当方式定期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数据,鼓励和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逐步完善股票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

  6月26日上午,证监会召开学习贯彻共青团十六大会议精神视频大会上,尚福林再次指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任务十分繁重。

  6月30日,证监会网站挂出消息,证监会党委在京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7周年大会,尚福林再次强调,要积极解决新问题,推动资本市场健康稳定。

  随后,7月1日,新华社一篇名为《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的“社论”出炉,“股市完全可实现稳定健康发展”成为该文的核心所指。

  昨日,《人民日报》再度以罕见的整版篇幅,以《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为总标题,探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传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声音。值得一提的是,该组稿件不仅像以往一样传递了尚福林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精神,更是分别用四篇文章、详尽地对尚福林提出的维稳四条措施进行阐述。

  舆论所透露出的维稳情绪可见一斑。但是证券市场专业人士在谈及这些维稳言论时却褒贬有加。

  昨日《人民日报》整组稿件的核心——《稳定的力量从哪来》这一言论性文章在谈及投资者对市场稳定的作用时,重点提及“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专业能力、信息渠道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更不应成为助涨助跌的力量”。

  此外,昨日的《逐步完善内在稳定机制》一文援引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的话指出:“现在这个阶段是推出股指期货的好时机,但奥运会前推出不一定合适;设立平准基金有可行性,但需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机构投资者们对此不以为然。

  “这些文章在我们看来并不专业,涉及内容很空,根本打动不了专业投资者。”在一位机构人士看来,“口惠”言论发得再多亦是枉然,“关键是要动手做。如果说,新华社那篇社评出台后,我们还对接下来有相应‘举措’出台抱有希望,那么这一次我们已经麻木了。”

  从昨日盘后诸多分析师对于盘面的分析来看,虽然昨日大盘顽强冲高收红,但鲜有人将此与昨日《人民日报》的整版维稳文章挂钩,而是更多的将此归结于股市自身的连续反弹需要。

  不过,中国证券协会副会长、万国测评董事长张长虹则表达了相对积极的观点:“这体现了管理层的声音,在股市按自身规律运行下,这些维稳言论肯定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不过,他同时也强调,只有落实言论中所谈及的内容才能真正增强市场信心,“不过,制度性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

  “牛市往往就是在市场对利好的不敏感中产生。”在谈及市场对“口惠”言论逐渐漠然时,张长虹观点很是独特。

  相关链接

  历年《人民日报》发表重磅文章后股市表现

  早报记者 黄武锋 整理

  2008年7月14日 《人民日报》第14版“财经纵横” 《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这组报道总标题为《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共分五篇,除一篇言论——《稳定的力量从哪来》(金海观潮),还逐条分析了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的稳定股市的四条措施 。

  当日上证指数报收2856.63点 上涨21.62点,涨幅 0.76%。

  2008年4月7日 《人民日报》第14版“财经纵横” 《股市怎样走出大起大落》

  该组文章针对中国股市方方面面的问题,着重提出制度建设的问题,指出股市相关制度的缺失已经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当日上证指数收3599.62点, 上涨153.37点,涨幅4.45%。

  2008年3月31日 《人民日报》 第14版“财经纵横” 《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

  这组报道认为印花税是调控股市有力之手,并引述专家意见对“调与不调”进行了探讨。

  当日上证指数收3472.71点, 下跌107点,跌幅3.00%。

  2008年2月4日 《人民日报》第 14版“财经纵横” 《再融资也得立规矩》

  该文针对平安再融资展开讨论,建议监管部门应当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在制度层面上做更详规定。

  当日上证指数收4672.17,上涨351.40点,涨幅8.13%。

  2007年7月21日 《人民日报》 第2版“国内要闻” 《中央祭出组合拳股市不会剧变》

  该文针认为打出“二率”齐动的调控组合拳,不会使运行趋势发生重大改变,不会造成市场剧烈波动。

  2007年7月23日,上证指数收4213.36点,涨154.51点,涨幅3.81%。

  2007年5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第5版 《克服制度性障碍 央行连出重拳能否抑制“过热”》

  文中指出股市投机气氛重新显现,股市的投资热情高涨,正是我国投资过热的表现之一。

  该文当时并未引起股市较大震荡,仍为持续上涨,直至“5·30”出现。

  2007年4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头版 《中国股市还能涨多高?》

  该文指出一季度新增开户股民就超过500万户,这些新手根本没有做好亏钱的准备,买入卖出完全是人云亦云,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

  2007年4月16日、17日、18日上证指数一直徘徊于3600点左右,直至4月19日受宏观调控与其压力,上证指数报收3449.02点,下跌163.38点,跌幅4.52%。

  2007年2月12日 第14版《对症下药 灵活操作》

  文章黑体字着重强调的一段提示,“在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情况下,利率工具并不能发挥吸收市场流动性的作用。利率工具一般在影响市场需求上会发生作用”。

  此文发表后,上证指数多日振荡上行,直至春节前最后一交易日2月16日,盘中突破3000点整数关。

  2005年7月4日 第13版 “经济周刊” 《白话股权分置改革》

  在中国股市跌穿千点、最低至998点时,《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支持股改,股市随后再次探底确认未创新低后,牛市开启。

  2002年12月14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第7版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股市将迎来大牛市》

  该文采访了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王德培,文章指出中国股市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也已经发生了改变,随着对市场经济基本要素的改革,表明证券市场一个时代的结束。伴随上市标准的改变,一批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公司进入证券市场,必将带来从未有过的大牛市,大牛市的拐点将在一年内出现。

  此文见报后第一个交易日12月16日,股市止住连日跌势,上证指数报收1409.94点,经历最后一跌后连升两波,最高升至2003年4月16日的1649点。

  2001年11月10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第5版 《中国股市能不能推倒重来》

  该文三问指出,如果现在我们不善待股市,宏观经济将受到强烈报复。

  此文见报后,股市随即反弹至1776点。止住了凶猛的跌势,逐渐企稳,避免了崩盘。

  1999年6月15日 《人民日报》头版 《坚定信心,规范发展》

  这篇文章署名为“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认为,5月19日以来,调整两年之久的中国股市开始出现了较大的上升行情,反映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正常的恢复性上升。并指出证券市场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各方面都要倍加珍惜。

  此文发表后,股市随即出现大涨,从6月15日的1387点启动,6月30日最高达到1756点。


    相关专题:股市稳定呼声日益高涨

    相关报道:

    人民日报: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新华社连评股市 市场预期随之改变

    新华社:7月中级反弹可期

    新华社通信:从政治高度看股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