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M1增速落后M2 股市资金回流储蓄势不可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4日 05:2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小明 深圳报道

  M1、M2曲线再相遇 股市资金回流储蓄势不可挡?

  强势美元的预期并未能阻挡油价的继续上行,6月12日,NYSE原油期货价格再度上行。而中国A股则更因5月金融数据的不乐观而领跌新兴市场。6月13日,中国A股以罕见的下行方式结束了2008年6月第二周的行情。

  当日,上证指数在石化双雄继续联手做空之下下行加速,在午后跌穿2900关口,收于2868.80点,跌88.73点或3.00%。随着罕见的“八连跌”的出现,上证指数在上周四个交易日的累计跌幅已高达13.84%。而深成指更在多方几乎放弃守卫的情势下跌破万点关口,收于几乎全日最低的9936.73点,全日跌403.42点或3.90%。

  对此,数位接受记者访问的买方人士称,央行5月金融数据中暗示的存款定期化趋势,成为他们放弃原定“抄底”考虑的最大芥蒂。

  M1增速落后M2

  “原本我们认为今天肯定会有技术反弹的”,13日,上海某基金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然而12日晚间央行公布的5月金融数据让他所在团队动摇了信心。

  央行的公告称,2008年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07%,增幅比上月末高1.1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33万亿元,同比增长17.93%,增幅比上月末低1.12个百分点。

  环比增速一升一降之间,中国金融体系的M1同比增速终于落到了M2的下方。

  “这意味着曾经在牛市中从银行体系中蜂拥而出的入市资金,再度因对股市下跌的恐慌而回流。尽管在当前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也同样缩水。”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宏观分析师告诉记者。

  在国金证券宏观分析师杨帆的点评报告中,他将这次的M1、M2增长曲线相遇,杨告诉记者,这是2007年1月,随着股市火爆,M1增速曲线穿越M2以来的首次回落,而存款定期化趋势如此清晰背后,对资本市场的含义则是未来资金面供给的吃紧。

  杨帆表示,存款的快速增加同股市调整有关,去年5·30之前股市奔腾向上,居民存款大量搬家,当月居民存款下降2784亿元;而今年股市持续低迷,大量资金回流银行,导致存款大量增加。

  但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有其他不那么悲观的卖方机构认为只是偶见的一瞥。

  如中金公司的乐观者,更愿意认为这是地震因素下的暂时反弹。其首席经济学家在报告中表示,近期外汇储备增加较快,特别是非FDI和贸易顺差部分增长较多,带来较大的基础货币投放压力;但央行鉴于地震等因素5月份公开市场的回笼力度有所放松,整体净投放840亿元,使得M2增速有所反弹。

  但中金亦表示,存款增速的大幅攀升是推高M2增速的原因之一,显示股市楼市表现不佳和前期存款利率的上调使得存款的吸引力上升。存款加速回流也使得银行体系的贷存比继续下降。

  流动性压力进一步趋紧

  似乎是一个迟来的注脚,5月突然高企的M2增速,让曾经深感错愕的机构们明白了数日前央行大调存款准备金的用心。

  按中金公司的预测,央行将维持此前的紧缩力度,继续以数量型的紧缩工具为主,采取包括发行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来管理流动性,同时保持信贷控制。

  但在中国这样一个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占到企业筹措资金绝对比重的市场,M2数据背后的企业生态,却让更多的买方机构感到了下半年上市公司流动性的压力。

  在一个全球央行直面过分流动性引发通胀的当前,这似乎是个难于理解的话题。

  “从反通胀的角度,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准备金降低M2;但对于实体经济,这显然是不好的消息。”杨帆表示。

  按央行公告的数据,5月信贷增速有所提升。当月新增本外币贷款3393亿元,同比增长19.6%,而今年之前4个月的数值分别为15.1%、17.2%、17.3%和17.7%。

  但这并不意味着紧缩环境的缓解。杨帆认为,是次的略微反弹,可能是因为实体经济流动性十分紧张,信贷压缩空间已经较小所致,另外对灾区的信贷支持也可能是信贷增速反弹原因之一。从结构上来看,居民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仍然比去年同期少,表明房地产市场仍然较为清淡;企业新增贷款较去年有所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企业流动性已经十分紧张,银行信贷压缩空间减少所致。

  杨在点评中测算,4、5月份的新增贷款已经占到二季度信贷额度的71.8%,留给6月份的信贷额度仅有3073亿元,鉴于央行执行紧缩政策的决心,6月份的信贷增速将再次放缓。

  杨表示,尽管大规模的震后重建不会在第三季度出现,但活动板房等过渡性措施,依旧将压缩其它行业的信贷规模。他预计,是次宏观紧缩的控制获将出现在奥运会之后的第四季度。

  “尽管我们憧憬灾后重建成为三季度的一个重要投资主题,但在如今整体融资环境的恶化的背景下,谁也说不清楚该怎么做”,深圳的一名关注制造业的买方分析师告诉记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