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震荡市压迫职业神经 基金经理再掀离职潮(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4日 16:00 中国经营报

  更为极端的例子是,有的基金经理因为对于市场判断不乐观,但是由于投资仓位的限制而被迫辞职。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华夏基金公司的一位基金经理,在去年年底沪指6000点左右时判断市场估值过高,但限于仓位规定不可能像赵丹阳那样清仓,无奈之下只好以辞职来应对。

  而今年以来离职人数最多的南方基金公司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南方基金是一家管理层比较强势的公司,基金经理的自主权有限。而一位与南方基金某明星基金经理有深交的业内人士亦透露,在南方的平台上,基金经理的很多想法没办法坚持下去。

  但业内人士也认为,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讲,这种“束缚”非常必要。“没有严格的投资纪律,出了问题谁来负责?”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坦言,现在基金业的竞争不仅是单只基金的竞争,更是整个公司的竞争,公司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即使不能保证旗下基金是顶尖的,但是整体水平要过得去。“一个基金做得太差或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公司形象被破坏。”

  但是,如何在投资决策上进行适度的“收”和“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基金经理阶层的稳定与否。这无疑是摆在基金公司面前最切实的问题之一。

  做一个完整的自己

  在崇尚价值投资的年代,巴菲特已经成为一个标杆。但巴菲特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

  “当初离职出来就是想做私募。公募‘同质化’已经深入到选股和投资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基金经理,偏偏在这些关键环节上不能贯彻自己的理念和风格。而做私募就能体现自己的理念和方法。”一位投身深圳私募界的前任基金经理说,事实上,私募压力并不比公募小。“既要比绝对收益,还要比排名,可能比做公募时更要辛苦。”

  但即便如此,带着自己的投资理念转投私募,仍然成为基金经理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2007年上投摩根的吕俊、博时的肖华、工银瑞信的江晖,以及今年广发的何震等,都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投身私募。

  想把多年成功的投资方法和投资理念运用到新高度的吕俊曾经表示,他的私募基金将是一个完全以投研团队为核心而建立的公司,公司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投研团队拥有强大而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遵循的投资哲学则是:价值为本,从容投资,顺势而为,绝对回报。

  而对于很多前任基金经理而言,投奔私募也往往带有创业的冲动。“私募是自己的事业,公募是打一份工,两者是不同的。公募的成就感是虚名,而私募的成就更为实在。”上述深圳私募基金经理表示,这里面有着不同的归属感。

  “在公募平台上是打一份工,拼死拼活也就那样,但在私募,是自己的公司,做自己的事情。”另一位已经转战私募界的基金经理表示,虽然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但是他更享受这种自己当家做主的感觉。

  一位尚在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也向记者流露了离职的意向:“公募基金是一个不错的行业。但如果不出去做私募,就总会觉得差一口气没实现,没办法做一个完完整整的自己。” 这位投行出身的基金经理对投资有自己的偏好,比如更喜欢轻资产企业。但这在目前的公司体制下不可能做到。“到私募行业去开一家自己的公司,才可以彻头彻尾做一个自己。”

中国经营报记者:卢远香,李辉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