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他为深交所敲响开市钟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 10:18 晶报

他为深交所敲响开市钟声

  深交所试营业第一天,王健(左)和禹国刚敲响开市钟。

  晶报记者 张帆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立的过程,是一部艰辛的创业史,是一部现代化运作与传统运作的争论史,也是市场运作与行政干预的较量史。” ——王健

  “当(深交所开市钟)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交易所的全体员工兴奋到了极点,我和禹国刚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就像小孩终于呱呱落地了的一种感觉……”日前,深交所创始人之一的王健向记者讲述了参与创办深交所的前前后后。

  深圳处于改革开放前沿,深层次改革试点多选在此进行;深圳距香港国际市场仅一河之隔,资讯发达,借鉴他山经验更便捷;深圳的股份制改革试点和证券柜台交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8年来,深交所借助现代技术条件,成功地在深圳建成了辐射全国的证券市场。

  作为中国证券界元老之一,在深交所筹建和发展过程中,王健与同事们做了大量工作,总结出股份制在深圳实验中的经验,收集了详实数据,总结了国际证券市场为现代化大生产集资的作用,汇集了各路专家精辟见解,这些都为高层领导经济决策发挥了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

  最迫切: 当年规范股市势在必行

  晶报:您当年离开深发展后,就开始筹备开办深圳证券交易所吗?

  王健:1989年,我从深圳发展银行出来后,有几家银行表示愿意让我去任职,那时我有意去蛇口招商银行。我对银行业还是比较熟悉的,我学的是国际金融,在深发展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而当时招商银行也想更好地借鉴深圳发展银行股份制的经验,把招商银行迅速地发展壮大,所以很有诚意请我过去任职。

  晶报:听说有关方面请您筹办深交所,费了很大劲才说服您。

  王健:是的,那时我要去招商银行的消息,不知怎么就传开了。禹国刚(深交所的另一创始人)得知后,便去找当时主管金融的市领导,商量如何请我挂帅交易所。禹国刚曾3次到我的住所来劝说我:“要办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可是全国第一家,不是没有一点儿干头。如果我们把证券交易所推出来,这就等于填补了我国一大空白。更何况还将有由此而制定的大量法规、文件,这些都将是我们对中国证券事业的一大贡献,这意义可将是历史性的。”我喜欢探索新东西,做一个创业者,想想,那就再去创一番事业,在中国创一个第一吧,于是就去了。1989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组成立了,我参加了。后来我想,这也许命中注定。

  晶报:听说1989年底,当时买卖股票不是太规范,您能讲讲当时的情况吗?

  王健:那个时候,深圳只有3个证券商,一个是特区证券公司,一个是中行的证券部,一个是市国投的证券部;只有5只股票。当时深圳的证券市场还处于柜台交易阶段,个别时段可以说到了失控的地步。以深圳发展银行股票为例,面额十元钱,1990年11月,涨到120元钱。但在黑市,几乎都是正规市场价格的两倍。当时有柜台交易,也有黑市交易。

  晶报:那时的深圳股市还存在哪些问题?当时为什么要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

  王健:进入1989年11月,股市开始升温,股价像一匹野马,奔腾不休,不可遏止。股价的暴涨、股票的奇缺,为黑市交易提供了温床。1990年5月,股市热浪更是扑面而来,大量资金涌向深圳。当时5只股票市价28亿元,比发行面值2.7亿元上扬10倍多,月成交量达到2.6亿元。之后数月涨风不衰,平均市盈率高达几十倍甚至近百倍。巨大的供求不平衡,终于使股价和实际价值很大程度上相互脱离了。在股票热浪的冲击下,深圳股市交易场所一度成为全市最热闹的地区。

  当时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如果对股票的二级市场不加强管理的话,黑市交易、幕后交易、恶意炒作、少数人操纵股市等现象将会愈演愈烈。交易混乱将使股市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使步履蹒跚的深圳股市中途夭折,到头来受害最深的应当说是广大的股民。加强股市的规范化势在必行!但怎么管?却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

  最艰难:无相关法律缺相关经验

  晶报:由于在新中国成立证券交易所这是头一次,您上任之后是不是遇到很多困难?

  王健:当时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加上证券从业人员层次不同、经历不同、学识不同、思想方法不同,面对这个全新的事业,缺乏实践经验。在很多实际问题中,大家看法也不一定一样,有时甚至南辕北辙。这些无疑给我们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可以说深圳证券交易所创立的过程,是一部艰辛的创业史,是一部现代化运作与传统运作的争论史,也是市场运作与行政干预的较量史。因此,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管理模式、管理法规、管理程序、交易秩序、作业流程以及市场发展等,都曾遭到来自各个利益集团的阻挠、干扰。现在再来反思证券交易所的创立过程遇到的困难以及种种争论,我想仍然是有益的,仍然是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开拓前进。

  晶报:你们那时候预期大概筹建多久,深交所就可以开业?

  王健:说实话,我们当时都不知道能不能够弄成,因为这是非常敏感的事情。首先是政治上的风险,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还是有的。在改革开放以前,股票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象征,大家对此思想上还是有顾虑的,社会上也有很多议论。所以我们当时不知道这个事能否做成,更不可能去估计什么时候能够开业。但是我们当时翻译和借鉴香港以及国外的证券法规,然后编写我们自己的证券法规,这些工作都在夜以继日地拼命干,大家虽然很辛苦,但热情都很高。

  晶报:听说“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个名字也换了很多次?

  王健:一开始筹备,我们叫“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组”。1990年春天,我和禹国刚等一行几人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汇报工作。当时人行总行监管司的司长是金建栋,他接待了我们。

  我说:“金司长,我们来给你汇报。我们这个筹备都做得差不多了,交易所什么时候能开业?”他说:“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个谁敢批你啊,我给它改个名字,叫深圳证券市场。你们如果同意,现在我都可以给你批,你回去马上可以运作。”我们说,金司长你是不是开玩笑啊?证券交易怎么能跟买卖肉菜一样呢?那边搞个菜市场,这边搞个肉市场,我们弄个“深圳证券市场”——实在别扭。

  金司长说,你们不懂,改这个名字,我马上就能批,你们回去马上就能运作。等你运作起来了以后,你可以再更名啊。我们想,金司长讲的也确实有道理。他站的角度不同,在当时的环境下,办事是要讲策略的,所以我们也接受了。(下转A18版)

  后来,“深圳证券市场”名字又被换成“深圳证券交易中心”,最后终于定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名称的几经更迭,折射出当年复杂的情形。

  最感激:港交所当年热心帮助

  晶报:在筹备过程中,您觉得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王健:最关键的还是证券交易所如何组织,法律法规资料如何去寻觅的问题。其间,港交所的慷慨让我难忘。一次,我带着筹备组的同事们去香港证券交易所,找到了当时的总经理袁天凡。向他说明来意后,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且叫来资料室的负责人,让她按我们要求,提供各国交易所的法律法规,而且尽可能提供中文版本。当时他们把英、美、法、德、日等国的证券法规都给了我们,特别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中文版证券法规,这是非常实用的。为我们草拟规章制度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源。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