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发审委严把市场准入首道闸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6日 07:0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肖渔

  编者按:近五年来,围绕核准制的落实和深化,监管部门对证券发行监管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探索,初步形成以发审委制度、保荐制度与询价制度这三大制度为基础的证券发行监管体系。那么,如何理解这三大制度的特征精髓?三大制度的改革路径是如何与市场化要求相结合的?未来进一步改革创新的路径和方向是什么?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发行制度改革路径探析”系列报道,敬请留意。

  近日,一年内密集召开218次发审会、支持我国IPO创出全球第一的证监会第九届发审委光荣卸任,全新的十届发审委接过审核“接力棒”。随着新一届发审委的正式登场,发审委审核制度作为我国证券发行核准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将会进一步顺应市场要求,增强服务意识,坚持审核理念,坚守审核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审核效率。

  自1993年作为证监会的内设审核程序诞生至今,发审委制度运行已有十五年,期间历经数次变革,而变革的核心始终围绕不断强化其专家性、独立性和透明度展开,它与证监会内部职能部门的初审制度结合在一起,共同为掌控好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一道闸门发挥了重要作用。

  将专家要求制度化是发审委制度改革路径中的一项重要特色。特别是2003年12月新发审制度实施以来,证监会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等机构引入专职委员,委员的专业、专家特征更加突出,进一步强化了发行监管过程中专业裁决的作用和意义。

  把握独立性则是现行发审委制度的另一精髓。发审委办法明确要求委员们要作出独立、客观、公正的判断,不代表其所在的机构,防范利益冲突及各种干扰。独立性要求是整个发行监管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基础。

  2003年以来发审制度的改革还使发审委的工作更加透明。这次改革既取消了原来的委员身份保密的规定、将委员投票由无记名改为记名投票,同时又将审核会议的时间、参会委员名单、审核企业名单、企业招股书以及审核结果等整个审核流程上的工作都全面公开化,真正实现了发审委的“阳光作业”。

  而在十届发审委的诞生过程中,为督促委员更加专心、尽职、尽责,证监会对于会外专职委员候选人的职业身份又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要求担任事务所主任、首席合伙人等职务的人员不得再作为推荐人选,同时对候选人遴选程序和专职委员选聘条件的规定也更加细化和严格。“新发审委制度环环相扣,从根本上堵住了原有制度的漏洞,如果再想钻制度空子达到一些目的的确变得非常困难”,业内专家这样评价道。

  当然,再完善的制度也无法完全杜绝有人恶意违法违规。为了强化对发审委审核工作的监督,监管部门又从八个方面加强了对发审委的问责和监督机制。

  ———考核评价。委员任期届满,证监会将对委员遵守发审委纪律和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会前承诺。在发审委会议召开之前,要求发行人主要负责人签署承诺函,每位参会委员也要对是否与发行人或者其他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接触事项进行专项说明,每一场会对每一家公司是否接触都要签。

  ———问责制度。出现发审委会议审核意见与表决结果有明显差异的,证监会可以要求所有参会发审委委员分别作出解释和说明。

  ———谈话提醒。发审委委员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或者存在对所参加发审委会议应当回避而未提出回避等其他违反发审委工作纪律的行为的,证监会应当根据情节轻重对有关发审委委员分别予以谈话提醒、批评、解聘等处理。

  ———举报机制。证监会建立对发审委委员违法、违纪行为的举报监督机制。

  ———公开批评。证监会对发审委委员的批评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公开。

  ———对发行人的处罚。发现发行人及其他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直接或者间接以任何不正当手段影响委员或者干扰发审委审核的,证监会将暂停安排发审委会议对相关发行人股票发行申请的审核。如果发行人股票发行申请通过发审委会议的,证监会可以暂停核准;情节严重的,证监会将不予核准。

  ———对保荐人的处罚。保荐人唆使、协助或者参与干扰发审委工作的,证监会按照有关规定在3个月内不受理该保荐人的推荐。

  在上述各项制度的共同作用下,现行发审委制度的设计日趋合理,并得到认真执行,也达到了预期的政策目的,取得了较好效果。以刚刚谢幕的第九届发审委的工作为例,一年来共召开发审委会议218次,审核公司共413家次,分别比上届同期增长了60.29%和70.66%,平均每人参会104次,审核企业申请文件137家,承担了繁重的审核任务,为把好上市公司准入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报道:

    尚福林:新发审委要公专当头

    中国证监会新组发审委 尚福林称坚持市场化改革

    发审委29日一日两会 五公司融资申请齐闯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