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创业板可尝试深港双城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 08:0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深圳创业投资公会秘书长王守仁:创业板可尝试深港“双城记”

  证券时报记者 孙 闻

  本报讯 这边厢,即将落户深交所的创业板风生水起;那边厢,港交所创业板有国际影响力却发展后劲不足。可否试想国内创业板唱响“双城记”,像H股一样实现两地上市,一步棋盘活两池春水?日前在深圳举行的科博会理财展深港都市圈金融高层论坛上传出的这一设想充满了想象力。

  畅想创业板“双城记”

  提出这一设想的人是深圳创业投资公会秘书长王守仁。他在深圳理财展同期举办的深港金融论坛上分析,深港两地要建立大都市圈,首先要在投融资领域迈出具体切实的合作脚步,而尝试让创业板企业进行两地上市,将是长期合作的趋势,有利于发挥深港两个市场的互补优势。

  王守仁分析,目前国内创业企业无论是从银行还是股市融资都很困难,而众多国际资本却囤积在香港市场,以香港为桥头堡“图谋”国内市场。王守仁估计,这部分国际资金有几百亿美元之巨。其目的主要是对国内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或是并购国内大型企业。推动深港合作,直接将国际资本从香港引入深圳市场,显然能发挥互补作用。

  王守仁同时认为,国内股权投资机构应该积极到香港去。他说,目前香港也正在大力发展科技产业,香港科技企业比内地更具备国际信息优势,能够发挥引进吸收创造的模式。“目前深圳有超过200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拥有大约500亿元左右的资金,应该到香港投资,并引进香港的优势技术。深港两个创业板也可以考虑合作,考虑让企业实现两地上市。”王守仁说。

  王守仁认为,两个证券市场应该就此进行磋商,并研究可行性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深圳市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主任李林在演讲中分析,证券市场与深港两市的合作有着密切关系。他认为,深港两地金融机构的合作前景广阔。第一点因为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但长期发展离不开深圳的支持;第二点有广泛合作空间的就是资本市场。他分析,深港两地证券市场有互补性,在创业板推出后这一特点会更明显;第三点就是支持两市人民币结算业务。

  实现两地上市需规则革新

  王守仁的这一大胆设想得到了香港金融界人士的赞同,因为众多到香港成功上市的企业已经证明了香港市场的合作动力,大盘股实现两地A+H同时上市也不乏先例。一位参加论坛的香港基金经理认为,创业板企业两地上市的确对双方有利,H股的经验已经证明国内企业成为香港股市最强劲的动力。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财务总监詹德慈在演讲中介绍,香港资本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截至2007年,在港上市的国内企业数量已经达到439家,占35%;总市值占比已经达到58%,日均成交占比更是高达69%。不难发现,国内企业不断登陆港股已经成为香港资本市场最强劲的发展动力,尤其是H股近年来更是成为香港市场的风向标。

  王守仁认为,香港创业板其实也需要国内优质企业。据了解,香港创业板立足于吸引周边国家优质创业企业,但王守仁认为要做到吸引周边国家优质创业企业并不容易,实际上香港创业板缺乏优质企业。“但是香港创业板具有国内所不具备的国际金融优势,鼓励国内创业企业同时在香港上市能够为香港创业板提供充足的企业资源,又有利于拓展国际市场。”王守仁分析。

  不过,也有人士对上述想法表达了不同意见。前述参加论坛的香港基金经理中有人谨慎强调,创业型企业不同于大盘H股,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一般不需要两地运作,而且要实现两地上市有许多具体规则需要革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