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医疗健康业成深圳创投新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3日 09:45 南方都市报

  一季度再居全国创投金额第一位,业内人士称风险投资介入有利于深圳生物制药产业崛起

  风险创业投资正是看中了医疗健康行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才屡屡抛出大手笔。

  本报讯 (记者 王亚宁) 中国投资市场信息咨询服务机构(ChinaVenture)近日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医疗健康行业成为创投机构关注的焦点。此外,互联网投资持续降温,中资投资规模比重较去年同期小幅增加。去年以来,深圳市风投行业一直积极关注生物医药类的投资。行业人士认为,风投转向与国家相关政策和生物医药行业的良性发展有关。

  一季度吸入风投8000万

  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投市场共披露投资案例73起,数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投资金额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医疗健康、电信及增值、传媒娱乐、教育以及连锁经营等领域的投资规模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在投资领域方面,互联网投资持续降温,而医疗健康受到青睐。一季度,互联网投资案例数量为14个,同比减少50%;投资金额为7031万美元,同比减少40%.互联网投资规模继续下降,其季度投资金额创两年来新低。

  而一季度医疗健康行业成为中国创投市场投资热点,投资案例7个,投资金额8399万美元。继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医疗健康行业连续第二次位居行业投资金额首位。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中资投资规模比重较去年同期小幅增加。其中,中资投资案例数量同比增长4%,投资金额同比增长3%.

  对此,深圳市达鑫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徐文辉认为,中资风投比重的增加与政府的参与度加深有关,特别像上海、深圳等城市。另外,很多机构和个人在证券市场赚了一笔钱,退出后便开始寻找好的项目,再加上创业板的驱动,本土创投日益活跃,中资风投比重与投资额自然水涨船高。

  深圳医药业多从中受益

  事实上,深圳风投界长期关注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生物医药行业一度成为深圳风投的宠儿。

  上月,沉默7年之后在业界高调亮相的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的主导业务领域是生物制药。该公司是江西博雅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和湖南景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昨日,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采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投资的两家公司在产业上是上下游的关系,进入生物医药领域是高特佳实现投资公司产业化的重要举措。”

  同样,在上月深圳市翰宇药业有限公司与软银赛富亚洲投资、深圳市创新投达成了一项资本“大单”。翰宇从这两家风投巨头获得了首期1500万美元的巨额投资,成功地实现了与国内外顶尖风投商之间的“强强联合”。

  深圳翰宇药业总裁袁建成日前表示,在“多肽”生物制药产业渐成气候的大背景下,风险投资的介入,有利于推动深圳生物制药产业崛起。

  生物医药方兴未艾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成长,医疗健康支出已成为继食品,教育之后的第三大消费支出,市场商机巨大,近期更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频频“试水”。

  “生物医药行业是目前方兴未艾的行业,这个行业起步较晚,就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说,中国和西方国家差不多。因此,从发展前景来看,利用高科技把生物医疗、包括一些中药医疗给予产业化,为人类服务,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陈采芹说。

  徐文辉指出,就医疗健康行业本身来说,主要是制药和健康体检两大块。“制药方面,利润大风险也大,水很深。新药的开发牵扯到生物科技等方面的因素,投资机构往往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很看明白并不容易。”

  “相对来说,健康方面多属于连锁行业,有比较持续的盈利能力,且盈利模式比较容易复制,因此,投的人也比较多。”徐文辉说。

  在陈采芹看来,投资医药行业的关键在于能够对企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很熟悉,能够挖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陈采芹指出,医疗体制改革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的政策也促使医疗健康行业成为创投机构竞逐的重点投资领域。业内认为,互联网行业的遇冷与该行业没有新的盈利模式有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