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券时报记者水菁
作为现代企业的薪酬体系内容之一,股权激励通过实现企业的经营者向所有者的身份过渡,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经营者个人的利益捆绑,成为企业发展的颇为有效的推动器,得到了经营者、所有者和投资者的广泛认同。
2006年1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管理办法》,随后,当年12月,国资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两个办法的出台,不仅对上市公司(包括国有控股)股权激励从合规性上予以明确,并对具体的实施原则和操作办法予以规范。
2007年下半年以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步伐更明显加快。根据本报统计,截至2008年3月21日,沪、深两市共有9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权激励方案,其中25家进入实施,6家经股东大会表决通过。从已经公布的股权激励方案和实施情况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
龙头公司积极性高
在已经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中,行业龙头公司包括万科、宝钢股份、招商银行、中信证券、中兴通讯、苏宁电器、格力电器等均列其中,其中,万科、格力电器的股权激励已经实施。这些龙头公司集中了行业内最优秀的尖端人才,进行股权激励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作为各行业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任何一个举动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ST雅砻作为仅有的一家ST公司,也在股改期间与股改方案一并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日前也已经进入实施。而从行业来看,提出股权激励的公司均属于充分竞争的行业。
期权激励仍最受宠
从激励方式来看,虽然《管理办法》和《试行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可以以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及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实行股权激励计划。但从实际操作看,有79%的公司选择了股票期权激励,占绝大多数,27%的公司选择了股票激励,另有三家公司选择了两种激励组合的方式,广州国光与华菱管线分别以期权和股票为主要激励,同时以股票增值权为辅助激励,而永新股份采取的是期权激励辅以股票激励的方式。多种激励的组合方式同时把股价的长期表现和不同财务业绩指标的中期表现与激励对象的最终收益衔接在一起,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调整获取的风险。
从激励比重来看,两家民营公司报喜鸟和金发科技的激励股数分别为960万份和3185万份,达到公告时总股本的10%,比重最高,达到了《管理办法》规定的上限。激励比重最小的为中粮地产,首期期权激励数量为308.64万份,仅占总股本的0.0034%,大大低于《试行办法》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1%的首期激励上限。
股权激励促进业绩提升
根据本报信息部的统计,截至3月20日,共有497家公司公布了2007年年报,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67元,净利润增长为37%。公布股权激励预案的90家公司有46家已经披露了2007年年报,有50%的公司每股收益达到或超过0.67元,74%的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在37%以上,85%的公司扣除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可见,股权激励对多数公司业绩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而其长期效果尚有待观察。比较意外的是,ST雅砻、伊利股份和海南海药2007年出现亏损,士兰微净利润下降则在80%以上。
对上市公司来说,采取期权或是提取激励基金回购股票,在股权激励实施当年及以后几年,都会对公司损益造成一定影响。其中伊利股份就因此2007年业绩出现亏损,因过度激励对广大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必将受到质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