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阻碍创业板推出的是巨大风险 未来重在监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00:2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

  有消息称,证监会将在近期正式公布<创业板管理办法>。在刚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时也表示,将加快建立创业板市场,这意味着创业板推出已箭在弦上。中国曾于1999年开始筹备推出创业板,但2000年网络股泡沫的破灭延迟了该项计划。在当前中国股市泡沫遭遇大幅挤压后,及时推出创业板可避免过度炒作,并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创业板推出意味着中国的金融资源不再由国有企业垄断性使用,这也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长期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手段匮乏,依靠银行间接融资并非易事。而在资本市场,由于上市标准太高,那些急需资金的成长型企业根本无法进入,而债券市场则是由国家发改委管理,主要为国家基本建设项目服务而非真正意义的企业债市场。这凸现了民营企业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影响了其经济活动。

  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歧视造成了一些不良结果:首先,在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挤压下,中国中小企业在没有得到任何政策支持且遭受比国企和外资更差待遇下,难以成长,以至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问题,过于依靠外资和垄断性国企,抵抗经济衰退的能力不足;其二,中国具有成长性的新经济企业,如网络、新能源领域的企业大都选择海外上市,而国内上市的大都是国有传统行业企业,成长性有限,因此,造成优质的上市资源大量流失,对中国投资者和资本市场来说损失巨大;其三,在上市和信贷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也是中国创新不足的原因之一,具有雄厚资源的国有企业因其体制僵化不利于创新,而个人发起的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则缺乏资本进行科技转化,更约束进一步创新。

  当然,深圳证交所自2004年深市首次降低门槛以吸收中小企业上市,已有200多家此类上市公司构成了中小企业(SME)板块,现在这些公司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万亿。中小企业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备受欢迎,因为其不存在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问题,并更具成长性,但因市值较小而更易受操控。推出独立的创业板将有利于将更多的成长型企业获得资本支持,并有利于风险投资者的退出,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在目前推出创业板也有政策性考虑,中国为了抑制通胀而实施持续的货币紧缩政策,尤其是总量的数量紧缩首先伤害到中小企业。因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倾向于优先保证大企业的贷款。而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在频繁提高准备金率的约束下已缺乏信贷资源。这使得民间融资活跃,利率水平远远高出银行贷款,从而进一步打压中国脆弱而无助的中小企业。

  无疑,阻碍创业板推出的是巨大风险。纳斯达克的成功鼓励中国讨论设立创业板,但其迅速的崩溃之后,中国搁置了这个计划,并专注于主板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目前,推出创业板一方面说明主板改革结束,另一方面意味着管理层消除了对风险的恐惧。未来监管部门必须全力保证严格的上市审查,防止权贵借此圈钱并将劣质资产抛给投资者,从而毁灭市场。但这不意味上市程序的繁琐,由于海外市场以便捷与低成本优势对中国上市资源争夺,中国的创业板必须提供更好的上市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成长型优质企业上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