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浙江民企急盼创业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8:58 快公司

  在宏观调控政策一再收紧的背景下,上市开始成为民营企业赖以度过可能到来的“寒冬”的一件“棉袄”。 而创业板,成为最接近的一件“棉袄加工厂”。

  本刊记者 贺鹏飞

  尽管创业板推出的具体时间尚未明确,但浙江的民营企业纷纷对其寄予厚望,据浙江省证监局局长王宝桐透露,目前浙江已经有108家企业提出了2008年在创业板上市的计划。

  根据此前披露的消息,创业板初步拟定的准入条件是:“拟上市企业两年净利润超过2000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在1000万元以上”。这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上市门槛,在拥有43万多家民营企业的浙江省,达到这一准入门槛的企业远远不止108家。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浙江民企争相上市开始摆脱融资或者“圈钱”的单一目标。在宏观调控政策一再收紧的背景下,上市开始成为民营企业赖以度过可能到来的“寒冬”的一件“棉袄”。

  政策趋紧

  2007年12月3日至5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个决定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基调的重要会议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次会议传递出的最重要的一个信息是,中国2008年的货币政策将从目前的“稳中适度从紧”转向“从紧”,这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货币政策首次发生重大调整。

  在中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浙江省,敏感的民营企业早就嗅到了政策的变化。这个省近期举办了数次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峰会或论坛,与会的众多学者及企业代表发出了民营企业即将再次面临“寒冬”的警告。2003年新一轮宏观调控启动时,曾经有人发出相同的警告,引发了民营企业的普遍恐慌,这种恐慌在2004年国务院查处江苏铁本事件时达到高峰。

  12月1日在杭州举行的“浙商研究会年会暨浙商创新论坛”上,浙江省金融办副主任包纯田提醒在座的数百位民营企业代表,明后两年浙江信贷环境压力很大,银根紧缩会进一步加剧,浙江省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供给状态将会偏紧,大多数企业将由此面临瓶颈。他认为,目前人民币升值还没到位,央行加息仍将继续,出口退税下调也未结束,此外还有一系列的政策调整,都可能导致很多企业提前死亡,为此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须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冬天什么时候到不知道,但是请事先准备好棉袄。”包纯田说。

  包纯田建议浙江民企短期信贷不宜过多,而应短、中、长期相结合,防止资金链断裂,同时还应分散股权,并收缩战线,做自身最专长的产品和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产品。此外,他还建议民企加强资本实力,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尽快上市,特别是尽量争取挤进明年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对于暂时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也应尽可能与优质的上市公司及大企业联姻,“背靠大树好发展”。他说,企业上市以后抗击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上市公司也是国家优先保障的领域。

   蜂拥上市

  实际上,正如包纯田所说,浙江很多民营企业早就开始筹划上市,特别是抢先登陆即将推出的创业板。据浙江省证监局局长王宝桐透露,目前浙江已经有108家企业准备2008年在创业板上市,而准备登陆主板和中小板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浙江圣为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圣为纸业”)就是这108家企业之一。这家主营业务包括纸张研发、OEM、浆纸销售及整体品牌包装解决方案服务的民营企业正计划于明年登陆创业板或中小板,从而成为浙江省内首家传统行业的服务类上市公司。圣为纸业董事长张周芳透露,目前公司已经与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和国浩律师事务所签约,并正在与保荐人进行紧密接触,而具体上市时间及融资规模也正在进行规划。

  张周芳表示,造纸行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圣为纸业也感到了巨大压力。为此圣为纸业从去年开始转型为 “品牌包装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即为品牌生产企业提供产品包装的整体方案,包括创意设计、印刷制作、质量监督、技术支持、物流运输等一揽子服务。凭借这一服务,圣为纸业在“2007中国管理创新论坛上”与阿里巴巴、万科、广州本田等知名企业一起荣获 “十佳管理创新奖”。张周芳认为,通过转型与上市,圣为纸业将能大大增强抗击宏观政策风险的能力。

  圣为纸业的做法已经开始成为浙江众多民营企业的共识。宁波今年已先后有7家企业在境内外首发上市,募集资金61.5亿元,而目前在宁波证监局辅导备案的企业有12家,纳入培育范围的拟上市公司100多家。根据宁波市发改委的调研数据,预计2008年该市将有26家企业进行上市申报。在温州,100多家民营企业也提出了上市计划,而杭州今后5年内的上市公司总数预计也将从目前的56家增加到100家。

  而另外一方面,很多浙江民企正在静悄悄地收缩“战线”,并谨慎地关注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企业一定要经得起诱惑,把资源集中在专业领域之内。同时,企业也一定要密切关注国家的宏观政策,这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必修的第一课。”张周芳说,“民营企业时刻都要有危机感,不仅冬天要准备棉袄,平时也要准备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