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皮杂谈:周小川扮演的是什么角色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22:18 华夏时报
一个人在生活中会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生活经历越丰富,扮演的角色也就越多;扮演的角色越多,角色的性格也就越复杂。 周小川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央行的行长,行长中的行长,这恐怕在眼下的中国是一个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实,但是三岁小孩一定不知道的是,周小川在5年前出任央行行长前曾经担任过中国证监会的主席,连十三岁的小孩都不知道的是,早年间的周小川更多是以一个热心体制改革的青年学者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的。 学者和官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学者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学者的专业精神和与众不同,没有个性的学者是没有价值的学者,作为学者的观点一定是“片面”的,甚至是“偏激”的,因为突出的是理论,追求的是完美。而作为官员则正好相反,因为官员是政府这部大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说不能有个性,而是说必须和整个体系相融合,而其制定的政策更是必须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政策没有最优和最好的说法,政策追求的永远是有效和均衡。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先生在谈到学者的身份时有句话给水皮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学者是什么人,学者就是领导在作决策时会听取你的意见,但是又绝对不会按照你的说法去制定政策的人。 作为央行行长,周小川时不时会流露出学者的率性。比如在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央行会不会加息时,周小川就首先表示,他个人认为是存在加息空间的,联想到美联储第一次降息时,周小川曾表示中国存在0.54个百分点的加息空间,水皮知道,周小川为自己定义的个人,就是作为一个学者的发言。 那么,作为学者的央行行长的个人意见,会不会变成央行的货币政策呢? 未必。 这就是周小川在新闻发布会上和记者打太极的由来。 原因之一是美元降息。中国实际上是和美国同时进入加息周期的,都始于2003年6月至9月份,只不过美元是加息,人民币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其间美元和人民币的息差越拉越大,但是在美元进入降息周期后,人民币不但没有同步,反而加息,导致目前人民币对美元产生了息差。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一直是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原因,原来尚有息差的风险,现在如果息差变成了息加,中国何以抵挡流动性过剩? 原因之二是增强内需。刺激内需是中国政府自1997年以来就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不可能把长期增长的潜力寄托在外贸出口上,尤其是在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边缘的时刻。要刺激内需就要降低储蓄率,扩大消费。加息,显然与此目标背道而驰。 原因之三是资本市场。利率保持低水平,投资者就会到资本市场寻找投资品种,更多的资金会流入股市,在货币政策从紧的背景下,积极的股市政策能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从而缓解对实体经济的制约。 在水皮看来,周小川谈到三点,之一在意料之中,之二在意料之外,之三有脑筋急转弯的感觉。 为什么说之二在意料之外?因为在通货膨胀危险首当其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共识之时,加息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但是事实上,此番的通胀结构性特征明显,2007年全年CPI4.8%中,3.9%来自粮食和肉禽,0.5%来自房价,2008年1月CPI7.1%中,5.9%来自粮食和肉禽,0.6%来自房价。粮食和肉禽的消费是日常的,刚性,加息了,大家还得吃饭,不会不吃饭或少吃饭,所以单纯加息不但不能扼制通胀,反而可能助涨。 至于之三,的确由于央行的弯拐得太急让人犯晕。印象中央行一直对于资产价格的泡沫是比较担心的,也多次声明货币政策不会以调整资产价格为诉求,但是现在加息却要看股市的脸色,如此精心,如此呵护,令人受宠若惊。或许这就是所谓政策“拐点”的效应。 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谈话,强调要考虑国际国内的复杂因素,适时适度把握宏观调控,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做到这一点,央行的货币政策是重中之重,央行行长的角色自然也是重中之重。水皮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