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券商:ST板块将现中国股市最大的牛股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 23:33 华夏时报

券商:ST板块将现中国股市最大的牛股群

  20多家ST公司新年发布并购重组公告

  本报记者 熊 毅 郝 静 上海报道

  “尚福林时代,沪深两市不会有上市公司退市。”

  一位上海券商并购部负责人猛吸了一口香烟随即舒缓地吐出,在烟雾缭绕过他的脸颊的时候说。他之所以肯定,不仅源于他的实务研究,还有证监会的高层讲话。

  2008年1月12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一个论坛上强调:将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之所以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尚福林认为,通过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和筛选功能,推动上市公司收购、兼并和重组,将推动资源在不同行业的优化配置,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高技术企业聚集。

  ST公司没有在尚福林的并购重组的要求之外。

  自2008年1月1日以来,已经有20多家ST公司公布了并购重组的公告。这类公司会不会延续2007年中国的牛股神话、成为2008年中国证券市场的牛股?

  “尚福林的讲话至少有了一个导向性的指导性意见。”那位负责人说。

  牛股“风险转移”

  中国股市中,2007年的牛股由谁制造?

  2007年一年时间,上证综合指数累计涨幅大约为90%。其中,累计涨幅超过500%的股票有28只,其中半数依靠资产重组来实现。重组、资产注入等概念股票得以成为牛市中的领头牛。

  佐证是“十大牛股”的排行榜。

  在渤海证券秦洪排出的“2007年十大牛股”的榜单上,2007年各牛股的涨幅如下:鑫富药业(涨幅1220.11%), ST仁和(1185.51%),ST棱光(1152.9%),东北证券(1088.7%),锦龙股份(886.67%),广济药业(861.88%),海通证券(853.63%),ST中鼎(836%),*ST金泰(761.06%),中孚实业(710.93%)。

  仔细审视这个榜单,股价涨幅靠前的8只与并购重组有关,而其中6只,全部是借壳ST股上市的题材和资产注入所产生的重组效应支撑的股价。

  如果撇清二级市场操作套利的原因,借壳上市更是一种资产经营风险转嫁的方式。用“风险转移”的词汇,那是一种礼貌。

  最具有借壳效应的,是房地产和证券。从资产风险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因素而言,房地产和证券正是具有各行业当中最大风险的资产。

  即便在十大牛股当中,证券和房地产借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海通证券、东北证券是典型的券商借壳。锦龙股份是收购东莞证券之后纳入了券商概念。而*ST金泰,是因为新恒基地产的进入。

  地产和证券的借壳行动尚未停止。

  比较特别的案例,是被企业界认可的“老实人”刘永好,出现在1月7日ST玉源(000408)的公告中,准备与其大股东进行重大资产置换。这位“老实人”准备装入这家公司的就是房地产。换而言之,按照市场揣测,这家公司今后的名称可能就是“新希望地产”。

  如果说,了解证券和房地产行业风险,就知道这种方式是一种将风险全部转嫁给中小投资者的一种手段。

  券商由于这两年行情比较好,所以整体收益大幅上升。而此前整体市场不好的时候,其业绩很难有保障。

  以知名度和规模较大、曾经业内规模最大的海通证券借壳前后为例。如果严格按照证券市场规定,如果海通证券自己是上市公司,重组方应该是别人,它早就被重组了。

  在2003年到2005年三年之间,大额亏损使得海通证券资本金从2002年的87亿元下降至2006年的34亿元、2007年中期为33.89亿元。

  但这并没有阻碍海通证券借壳上市。由此,才有了代码为600837的这只股票在2007年全年853.63%的涨幅。

  但国金证券没有预测这家证券公司在重新面临熊市的时候,经营状况是否和前几年一样。并且,这部分风险将转移到谁的身上。

  回头看看房地产。

  有人根据《上海金融稳定报告2007》的数据推算,2007年底,有6万亿在房地产贷款中。而3月末只有4.01万亿元;6月末有4.3万亿元。根据目前能够获得的资料,在2006年,上海市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为1%,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0.75%。

  如果房地产行业一旦调整,行业性的风险将渐次转移给房地产公司、贷款银行。

  获得上市之后呢,承担风险的不仅是公司和银行,重要的是,更大的风险将会转移到投资者头上。比如说,通过重新募集资金和大股东在高位减持的方式套利之后,就会套牢大批的中小投资者。

  “前门加锁后门洞开”

  2007年之所以ST板块能够重组成为中国股市最大的牛股群,主要的原因是上市融资的渠道中,存在“前门加锁、后门洞开”的现状。

  这里所指的“前门”和“后门”,主要指的是监管职能部门对上市和重组两种方式的监管。业内人士表示,证监会另设重组审核委员会对企业借壳上市进行审批,相对于严厉繁琐的IPO审批和程序,其标准和手续都相对宽松简易得多。对于摆在面前截然不同的两套标准,加上价格低廉的壳资源的存在,很多公司自然选择了借壳上市的方式。

  借壳上市本意是指通过收购已上市的公司,获得该公司的控制权,再注入本身公司资产,以达到上市的目的。借壳上市可避免繁复的上市审批程序,也可令历史较短的公司迅速达到上市目的,因此大受欢迎。

  借壳上市的方式,曾经一度也在香港流行成风,但很快被禁止。

  有专家介绍,2002年香港的“仙股事件”曾一度让港交所成为众矢之的。之后,香港证交所为防止质地低劣的公司借壳上市,利用上市地位不断扩股募集资金,甚至清盘倒闭,让中小投资者蒙受损失。在2004年4月1日实施新修订《上市规则》,两条新规直指借壳上市:

  1.无论是主板或是创业板公司,只要被注入业务的资产值达到壳公司资产的100%,都被视为“非常重大的收购事项”,而须按新公司上市处理。

  2.新规则将注资的期限从取得控制权之后的12个月,延长为取得控制权之后的24个月,才可注入资产。令注入资产变得更加困难。

  相比较而言,内地借壳方便之极。并且,都是携操作股价的套利目标而来。

  就以沪深两市A股券商借壳前后的价格走势来看,一创新类券商投行负责人介绍,壳公司股价基本遵循“股价飙升——公司解释——股价再涨——公司澄清——股价暴跌”的运行规律。很多公司的近几年财务报表和经营状况都证明根本不具备借壳资格。更有甚者,部分公司通过散布券商借壳的消息,再通过操作自己的股票价格赚得盆满钵满,而中小投资者却误踏陷阱,高位接盘,深套其中,损失惨重。

  针对这些现状,证券监管的态度是在事后保持高压打击姿态。

  按照证监会的公开信息,目前的主要监管和执法工作主要集中在重点查处违法信息披露和内幕交易、严格上市公司重组程序、对借壳上市采取更加严格的制度,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利用互联网犯罪和打击利用老鼠仓非法谋利的行为等6个方面。

  至于“对借壳上市采取更加严格的制度”,目前看到的,仅仅是这堆词汇。

    相关报道:

    年报行情将至 ST板块妖股遍地风险加大

    ST板块:受游资青睐再度活跃

    ST板块:非主流资金活跃其中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