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券商迫不及待进入直接股权投资市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 08:5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业务资格审批进展缓慢资金抢项目竞争激烈券商迫不及待进入直投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 邬 敏 本报讯 直接投资在券商的热盼中重新开放,虽然目前监管部门只批准了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两家公司的试点资格,但据记者了解,部分券商通过另外设立的投资公司,已经开始变相进行直投业务。 券商难按捺直投冲动 日前,某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该公司已经开始在上市辅导对象中锁定标的,进行直接股权投资。由于该券商尚未获得监管部门批复的直投牌照,该券商的做法是另外成立公司,以这家公司的名义进行股权投资。“在一个准备今年IPO的项目中,我们投了2000多万,将来的收益应该比较可观。”该人士表示,这种做法目前在业内非常普遍,很多券商都用这种方式在分享股权投资的盛宴。 对于直投业务,业内人士十分熟悉它所带来的赚钱效应,也不陌生它曾给行业带来的切肤之痛。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老牌券商在房地产、实业等领域大举投资,后来在海南房地产泡沫中损失巨大,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引发了资金链的危机,其中还涉及到挪用客户保证金等问题。2001年4月,证监会叫停券商的直接投资并进行清理。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允许证券公司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开展创业风险投资业务,标志着相关政策的松动。 2006年下半年,券商向监管部门提交直投业务试点方案。2007年9月,券商直投业务重新开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饮到“头啖汤”,取得券商直接投资业务试点资格,两公司均采用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模式开展直投业务。按照监管层目前的规定,国内券商可以对拟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投资期限不超过3年。 然而,对于监管部门近期是否会大量发放直投牌照,一些业内人士不敢太乐观。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虽然现在券商的综合治理已经告一段落,第三方存管工作也即将收官,券商的资金防火墙已比当年严格许多,“但殷鉴不远,只怕一放就乱,或许直投牌照不会大量发放。” 目前,暂时没有拿到直投牌照的券商都跃跃欲试,有的券商已经成立了直接投资部门,或者组建了团队在进行相关筹备,很多干脆已经直接开始变相地做业务了。业内人士指出,“即将推出的创业板中,酝酿着大量的直投机会”。 券商直投的先天优势 某券商投行负责人指出,由于有现成的研究和投行力量的支持,券商在直投方面比其他机构和资金更有竞争优势。 近两年,私募股权基金———PE成为市场的热门词汇,黑石、凯雷等PE在全球范围上演点石成金的故事,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国际投行的直投业务也显现了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些本土的风险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也做得风生水起。 在2006年下半年重新开放新股发行,尤其是深圳中小企业板企业蜂拥上市后,真金白银的财富故事,引发了各路资金对股权投资的极大兴趣。 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市场上资金不难找,难找的是项目,“遇到好项目,众多资金常常打破了头去抢”。 与其他机构和资金相比,券商投行在储备项目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好的股权投资项目,而且,上市辅导过程中券商会和企业深入接触,令券商更有可能获得投资机会。此外,由于券商直投的都是拟上市企业,这样的企业较成熟,前景可期,往往会是低风险高收益的买卖。 “投行业务向上游延伸已是国际潮流。”某券商的研究人员指出,从行业来看,并购、财务顾问、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风险投资等业务都是与投行息息相关的,价值链的挖掘可以大大提高券商的盈利能力和抵抗行业周期性风险的能力,转变券商的传统经营模式。 某投行人士表示,券商直投资金的退出模式,除了IPO渠道以外,他们还会考虑重组并购等渠道,例如,可以把直投对象卖给需要装入资产的上市公司,“这些操作都在我们熟悉的业务范围之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