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尚福林畅谈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06:16 金融投资报

  1月12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的第十二届(2008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本报节选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正面临着日益错综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从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看,世界经济总体上将在波动中继续增长。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加大,增长动力更趋多元化,有利于为我国经济金融深化改革营造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和金融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在全球市场的蔓延警示我们,现代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有助于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但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础,仍然是良好的信用体系。所以,要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维护好信用体系。同时,也使我们看到,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联动性不断增强的态势下,风险在金融市场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效应,也将大大地增强。

  次级债影响有限

  我国金融系统在次贷领域介入有限,加之资本向下尚未完全开放,从目前来看,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短期影响有限。但是从长期看,次贷危机的蔓延,可能会增长我国企业信贷的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从而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冲击,那么也会间接地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

  此外,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日趋频繁,对冲基金活动和跨国投资并购活动更加活跃。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新兴市场的冲击可能进一步加大。进而,可能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改善资本市场机构

  就我国资本市场自身而言,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不合理,市场层次少、交易品种不够丰富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证券期货交易公司规模偏小、品种仍然比较单一的问题比较严重。同对外开放的发展相比,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因此,要高度关注国际金融运行和波动,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一些不确定性,把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一以贯之放在战略高度,要着力解决影响长期市场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问题,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和整体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为满足不同层次的投资者和筹资者的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应进一步完善市场层次,改善产品和品种结构,创造条件促进资本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不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在开放条件下的抗风险能力。

  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要把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直接融资比例仍然偏低,直接融资过度以来股权融资的状况,要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的结构,推动优质大型企业和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发行上市。扩大已上市公司流通股份的比重,在发展流通股票的同时,要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适时推出金融建设。多渠道增加金融融资在融资总量的占比。

  发展新期货品种

  要推动金融业、基金业等产品在金融体系中的创新,提高稳步创新的能力。将鼓励优胜劣汰,提升整体竞争力,逐步扩大基金公司的业务范围和业务模式,推动基金的产品、业务、组织和制度创新。通过创新,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做深、做精现有的期货品种,研究开发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期货新品种,进一步拓展期货市场的功能。

  加强投资者教育

  积极建设投资者教育的长效机制。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新的理财产品的不断涌现,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度不断提高。但相当数量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与其对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不相配。要积极构建层次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广的投资者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投资者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增强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律规则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提高监管效能和质量

  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和质量。随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金融产品日趋丰富,参与主体更加多元,要及时调整监管思路,强化监管的主动性,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的预警、监控和防范机制,完善各类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市场违纪违规行为,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调配合、完善功能监管,共同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同时,我国的金融企业也要顺应金融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形成适应市场变化需要的发展策略,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产品,不断提高我国金融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金融脱媒进一步加速

  顺应全球金融市场格局新的变化,积极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进程,金融活动的全球化特征也进一步显现,全球金融市场格局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投资者和融资者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而直接以股票、证券、保险、基金等形式,进行资金交易的金融脱媒趋势进一步加速。

  作为全球金融市场最发达的美国,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发生过长达30年的金融脱媒的过程,金融脱媒带来的美国的金融系统的最深刻的辩驳。这就是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在融资整体体系中的比重显著上升。在我国,这种金融脱媒现象,也是在事实上存在的。随着境内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活跃,近年来,金融脱媒有发展化的态势。从全球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看,金融脱媒现象的产生,是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顺应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化,我国资本市场应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不断增强竞争实力。

  名词解释

  “脱媒”是指资金盈余者(储蓄者)和资金短缺者(投资者)不通过银行等资金中介机构而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现象。在国民储蓄转化为投资过程中,更多地采用直接融资方式,而不是通过银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