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杭萧钢构案:微观监管的标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2日 10:58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郝静 上海报道

  2007年,一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股票——杭萧钢构集10个涨停、百亿大单及神秘庄家种种炒作因素于一身,引起股民疯狂追捧,此后的闪电停牌戏剧性地终结了这只小盘股的神话。

  2007年12月21日,杭萧钢构案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公司证券办副主任、证券事务代表罗高峰被控涉嫌泄露内幕信息罪,公司原证券办主任陈玉兴、职业股民王向东则涉嫌内幕交易罪被起诉。

  至此,中国证券市场涉案金额最大的内幕交易案终于大白天下,悬疑重重的案情得以层层剥开。

  回放

  去年2月12日,杭萧钢构股价以4.14元起步,低调步入股民视野,已有传言传出公司签署超级大单。15日,杭萧发布公告宣称与中基公司签署金额达344亿的安哥拉大单,接着又是三个涨停,牛股开始初露峥嵘。27日逢沪深股市暴跌,杭萧钢构停牌半个月。其后,杭萧钢构再次公告确认344亿合同,股票于3月13日复牌后连续4个涨停,股价升至10.75元,累计涨幅159%。3月19日,杭萧的股价异动开始引起高度关注,上证所对杭萧钢构实行停牌处理。经过广泛调查及取证,证监会认定存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并处以罚款共计110万元。

  起初,大单真假是矛头所指:根据公司3月13日发布的公告,杭萧钢构与中国国际基金有限公司签订了《安哥拉共和国-安哥拉安居家园建设工程-产品销售合同》、《安哥拉共和国-安哥拉安居家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产品销售合同总价计人民币248.26亿元,施工合同总价计人民币95.75亿元。而无论从其年报公布的资产运营、财务指标还是成长能力来看,350亿元的合同都远远超出了杭萧目前的消化能力。

  执行跨境监管核查香港注册的中基公司的巨大难度使得大单说法纷纭至今,而事件重心转移到杭萧是否违规披露信息及人为操纵股价上来。

  经中国证监会确认,2007年2月8日为“安哥拉项目”内幕信息形成日:当日,双方就这一项目的价格、数量、工期和付款方式等基本内容达成一致意见。该日起至2月14日为价格敏感期。

  嫌疑人给出的口供还原出的真相如下:2月12日下午,杭萧钢构召开200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董事长单银木在会上宣布了百亿大单的存在。当日罗高峰向陈玉兴透露了项目信息。次日上午,王向东又按照陈玉兴的指令买入杭萧股票2398600股。下午,罗高峰再度将“安哥拉项目”合同已草签的信息泄露给陈玉兴。14日,王向东按照陈玉兴指示以涨停价买入杭萧1787300股。罗高峰将项目协调会和次日公告的具体内容泄露给陈玉兴,陈指令王向东继续持有杭萧钢构股票。

  当从罗高峰处得知证监会要彻查杭萧钢构后,3月16日,王向东根据陈玉兴的指令,将杭萧钢构股票共计6961896股抛售,获利4037万元。其后,陈玉兴再度将账户上42800股全部卖出,获利达367810余元。

  警钟

  三名被告人已被检察院提起公诉,非法获利的4037万元业已退缴。但事件的余韵及引发的争议并未结束。

  业内人士表示,从事件本身来看:公司层面保密措施不到位导致内幕交易,并在首次遭遇停牌期间不披露真相,反而接连公布利好误导市场。由此可见许多上市公司的态度是,对于公开的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而与之相对的是后门大开,小道消息满天飞,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监管层面在事件调查尚无正式结果的情况下,恢复股票正常交易,导致违规资金出逃;处罚力度极其有限,难以震慑住敢于铤而走险、刀头噬血的逐利庄家。

  事实上,中国证监会已显示出严打的决心,举措连连。杭萧事件之后,为打击市场上逐渐增多的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行为,以证监会稽查局为核心,市场部、上市部和交易所联合建立了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减少了办案程序的环节。2007年9月出台的《内幕交易认定办法》及《市场操纵认定办法》,已明确对内幕人的认定作了细化,对多种举证责任进行了合理划分。作为证券监管和执法的核心内容,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必须要像清除身体病毒一样打击一切损害信息披露及时、真实、准确和完整的违法违规行为。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