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摩欲分手中金 冀获更多控制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10:19 南方都市报

  

大摩欲分手中金冀获更多控制权

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摩根士丹利为寻求更大发展空间拟出售中金34%股份

  据香港媒体报道,刚刚获得中国投资公司注资的摩根士丹利正欲出售手中所持有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股份。摩根士丹利明确态度:出价高者将得出。据悉,双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已经决定,中金公司的股份将不会出售给其它投资银行……因此,目前进入摩根士丹利与中金公司视野的全部都是PE(私募基金)公司,而且其中多家已经对中金公司开始了尽职调查。

  但记者分别致电两家公司,其新闻发言人均表示,对此事不予评述。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接受本报采访时则认为,大摩此举应该是出于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考虑。

  大摩冀获更多控制权

  1995年8月,摩根士丹利斥资3700万美元成为首家入股中国国内投资银行的跨国投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为摩根士丹利与中国建设银行和其他几家国内外实体公司组成的首家合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持有34.3%的权益。

  中金公司主要从事各类投资银行和咨询业务,包括融资、重组和项目融资的咨询服务。1995年以来,中金公司发展迅速。该公司于1997年和2000年先后在香港和上海设立分公司;中金公司同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香港交易所的会员。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曾共同参与多个大型国企公司化并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重大发行项目,其中就包括1997年中国电信(香港)首次公开招股(IPO),2000年6月中国联通IPO,同时在纽约和香港两地上市,2000年10月中石化IPO,同时在纽约、伦敦和香港三地挂牌上市等超级大单。拥有政府资源背景的中金公司在诸多国际投行眼中自然成了香饽饽。

  但显然,进入中国市场达13年之久,对中国早已不再陌生的摩根士丹利已经不满足于此。

  消息人士表示,如果不是中国内地证券牌照目前的稀缺性,摩根士丹利也许已经放弃中金了。由于在中金公司内部,摩根士丹利只有分红权,因此势单力薄。自上世纪90年代末,摩根士丹利与合资公司渐行渐远,逐步淡出对公司的管理,亦从此不再输入投资银行技术,演变为被动投资者。也有业内人士透露,早期双方虽然相处融洽,但随着外方五年的管理权到期,移交中方后,双方合作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加之近年国内IPO屡创新高,面临更多发展机遇的大摩萌生去意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摩根士丹利相关人士也透露,如果可以寻找到新的伙伴,大摩希望可以获得更多实际控制权。

  大摩或寻新合作伙伴

  “如果大摩顺利出让这部分股权,下一步肯定是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一位证券分析师如是说,“因为这一块中国目前还不允许外资独资”。

  据悉,摩根士丹利其实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和国内其他金融机构合作。2006年10月,摩根士丹利收购南通银行获得了商业银行执照。据传,去年底它还与内地券商华鑫证券签署了一项初步协议,双方拟合资成立一家独立的投资银行。这种态势下,中金的作用大为降低。与此同时,中金公司也期望获得改变,由于体制束缚和种种特殊原因而缺乏摩根士丹利的支持。

  去年12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的决定》,新修改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下称《规则》)以上市与非上市为界限,给出了外资参股券商的不同道路,这一《规则》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种情况下,中金公司无疑拥有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库存。

  市场的压力也在陡增,中金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市场定位一直以大型国有企业重组及海外上市融资为主,这其中有相当大的政府支持因素,因此,多是依靠少数人争取投行项目,可现在这种模式的影响在逐步弱化。但目前与内地其它券商相比,中金也有劣势,内地券商多有国企背景,在做项目上比较灵活,可以花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培养与内地企业相关负责人的关系,这些关系在以后合作过程中十分重要。

  出售股权目的在于套现?

  由于近期国际大投行受美国次贷危机的拖累,受影响较大的摩根士丹利似乎有借机套现的嫌疑。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接受采访时分析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一是美国金融机构内部有严格的“防火墙”,就算大摩在次贷危机中损失严重,但也不可能是“拆东墙去补西墙”;二是,中金公司并非上市公司,这部分股权出售,所获的资金对整个公司来说仍然是微不足道。左小蕾认为,如果摩根士丹利要退出中金公司,肯定是要寻找更大的发展机遇。比如寻找另外的合作伙伴,据说他们(摩根士丹利)也一直在找。

  左小蕾分析认为,这两年高盛、瑞银在中国业务都有很大发展,这对摩根士丹利是有影响的。“对任何一个跨国公司来说,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完全是正常的,应该不会是双方合作有什么问题,而且如果有问题,他们第一个合作的五年结束后就应该表现出来,因为根据合约,中方逐步收回管理权完全是有心理预期,最大原因应该是(摩根士丹利)想寻求更大的发展潜力。”左小蕾说。

  本报驻京记者 刘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