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境内上市规则考倒中关村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08:0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桂衍民

  本报讯 创业板让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兴奋的同时,也让他们担忧。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创业板并不是翘首盼望,而是拭目以待,这种矛盾的心理是因为目前境内上市条件、方式和程序等制度安排,并不能适应其发展需求。

  “中关村的上市企业资源十分丰富,但多数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对于创业板的心理还是很矛盾的,换句话说不是翘首盼望,而是拭目以待。”北京中关村管理委员会主任戴卫在“第六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如是表述。

  权威数据显示,中关村今年IPO融资折合人民币346亿元,境内外上市的103家企业和将要上市的3家公司IPO总额大约1000亿人民币,其中境外上市公司占据了总数的一半,特别是今年IPO的17家公司中有13家在境外,只有4家在境内,即将上市的3家也在境外。

  中关村企业选择到境外上市,不是因为它们不想在境内上市,是因为按照境内

股票市场发行审核制度它们根本上不了市。戴卫透露的一个信息是,今年来中关村共有7家企业申报了中小板,但发审会只通过了3家,包括信威通信、七星华创等4家企业没有过会,过会率仅为43%,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中关村创新型上市公司资源十分丰富,创新资源非常丰富,创业活动异常活跃,这些企业拭目以待创业板。”这位专程为辖区内企业融资奔跑的主任戴卫,这次还特意与深交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为旗下企业上创业板铺路。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国家第一个、也是国家最大的高科技创新园区,现有高科技企业2万余家。而目前国内类似的国家级高新区已达到54个。

  戴卫结合中关村的实际,代表2万家中小企业对创业板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上市对象应聚焦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高科技企业。二是加强创业板的制度设计,具体就是:除IPO外还应开辟新的融资方式;简化发行审核程序,提高效率;制定不同的上市标准;实行市场监管下的核准制,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三是在发审委的构成上增加熟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规律和融资特点的、从事创业投资的、国家级高新区的代表。

  戴卫认为,创业板的推出,发行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到底如何改,首先必须了解当前中小企业的实际特征。从可能首批上创业板的高新技术企业来看,结合中关村实际,高新技术企业正呈现六大特点:

  一是企业商业模式新,新型业务层出不穷;二是非线性高成长,有的公司成立两三年以后就成功登陆境外的

证券市场;三是企业的固定资产比重低,人脑加电脑的现象在中关村很十分普遍,相对于传统生产制造型企业,无形资产和现行资产所占比重比较高,资产覆盖率比较低;四是募集资金投向主要是增加研发力量、开拓市场及补充流动资金;五是倾向于进行股权激励安排;六是
知识产权
共享化。

  戴卫指出,正是以上的这些新特征,现有的发行上市制度安排考虑不够。因此国内一些高科技企业在境内上市时,往往不能被发审委理解和接受,而在境外则很快就获批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