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证券事件凸显券商风控漏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9日 09:1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马 良

  本报讯 记者获悉,上海证券日前因风控制度存在漏洞遭遇监管层处罚。处罚原因就在于研究所和自营投资部门违反“证券公司隔离墙制度”,涉嫌内幕交易买入普洛康裕股票。

  针对上海证券暴露出来的风控漏洞,监管层拟在近期对全国券商内控部门的隔离墙制度展开清查。监管层人士表示,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中介机构,内部的隔离墙制度和严格的风险控制是证券市场建立“三公”原则的基石。

  违规买入普洛康裕

  根据记者的调查,在普洛康裕发布的一季报中,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名列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的榜首和前十大股东第四名。其后在该公司公布的半年报中,上海证券依然在列。一直到三季报时,上海证券才从前十大股东中退出。

  而在普洛康裕公布一季报之前,上海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彭蕴亮就分别在2006年8月17日发表了《G康裕 抗禽流感药是增长亮点》、9月5日发表《G康裕 爆发性增长迹象初现》、9月15日发表《G康裕 爆发性增长露出桅杆》等多篇研究报告。

  知情人士指出,去年年中,彭蕴亮经过调研,认为普洛康裕的投资价值不错,随后向其自营部门的人介绍,并陪同自营部门有关人员到公司调研。调研之后,上海证券自营部门开始买入普洛康裕股票,彭蕴亮也开始同步对外推出普洛康裕的研究报告,并明确给出“强烈买入”的投资评级。

  针对这一说法,彭蕴亮予以否认,称自己撰写报告时并不知道公司自营部门已经买入该股,自己也是到公司公布一季报之后,才知道公司自营部门买入了该股票。

  监管人士指出,彭蕴亮的说法表面上看起来无懈可击,因为研究人员个人的确无权获悉公司自营股票池情况,但作为证券公司来说,这一说法则站不住脚。因为无论如何,出现这种情况至少说明该公司的风控制度存在漏洞。因为公司的风控部门是既清楚自营股票池的情况,也知道研究所对外发布研究报告情况的。

  防火墙制度形同虚设

  针对上海证券存在的风控漏洞,监管层随后突击调查了几家证券公司,发现券商的风控制度可谓漏洞百出,很多券商研究员对于“隔离墙制度”知之甚少。

  记者通过调查也发现,很多券商研究员认为跟自营部门、投行部门的同事沟通股票是很“正常”的情况,相约一起调研和拜访公司高管也是经常的事情。有券商自营部门投资经理指出,很多研究员挖掘到了“牛股”之后,往往都在第一时间内跟自营部门的同事沟通,因为自营部门代表着资金的判断,估值往往更加贴合市场。该投资经理还指出,部分券商还以明文重奖的方式,鼓励下面的研究人员向自营部门推荐股票。

  对于监管层关注的“隔离墙制度”,记者采访了很多券商研究所负责人。他们指出,每个公司都有“隔离墙制度”,但很多都停留在口头教育上,没有形成完善的书面文字。记者查看了很多研究所的规章制度,有的根本找不到“隔离墙制度”字眼,有的只是表示要建立健全隔离墙制度,但具体内容往往语焉不详。

  根据

证监会的要求,证券公司研究咨询部门必须与投资银行、自营等部门之间建立健全的隔离墙制度。主要包括:为投资银行部门研究服务支持的研究人员不得向经纪部门研究人员或客户提供相关研究咨询服务、不得透露相关投行业务;股票、债券、外汇等研究人员在完成研究报告之前不得向其他部门和人员和客户透露其研究报告的内容;所有研究成果必须同时向所有内部人员和外部客户发布,不得先行向内部自营部门提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