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石油沦为大跌带头大哥 加快捅穿权重股泡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 10:20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专栏作者 桂浩明/文

  现在,只要讲到股市,人们都会提到中国石油。这倒不仅仅是因为它在沪市综合指数中占到了近25%的权重,是无可争议的第一指标股,更在于它上市半个多月来,股价从48元多一路下跌到34元,不仅让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并且还拉动了整个大盘的下跌。

  人们注意到,自中国石油11月2日上市以来,沪深股市也是呈现了明显的下跌态势,不断破位下行,于是,也就有人将中国石油戏称为股市下跌的“带头大哥”。

  大家不由自主地都会考虑这样一个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石油的市场表现与人们预期的会大相径庭?这其中有多少是公司方面的因素,又有多少是市场方面的因素?从中应该汲取什么样教训呢?

  巴菲特明智选择卖出

  毫无疑问,中国石油的A股发行,是挑了一个好时间。当年,在国际

原油价格还处于很低位置时,中国石油在海外发行H股,价格当然也较低。几年来,公司的良好经营加上油价上涨,带来了其效益的快速提高,一跃而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也让像巴菲特那样有眼光的战略投资者,大大地赚了一笔钱。

  而今,国际油价已经上涨到骇人的高位,这一方面使得中国石油的利润不断得到释放,另一方面也不免使得人们对其今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产生些许疑虑。虽然中国石油值得长期看好,但是公司的发展总是有高潮,也有低潮。特别是在已经进入到高潮以后,大家自然会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

  中国石油中期报告显示,其盈利增长并不理想。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巴菲特开始减持持有已久的中国石油H股。现在看来,巴菲特尽管没有卖在最高价,但在这种操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投资思路与风格,还是很有道理的。这就是选择在市场低迷、同时也是公司成长空间最大的时候买入;在市场高涨、公司成长空间变得相对有限的时候卖出。

  只是,对于境内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即便想模仿这样的操作也没有机会,因为巴菲特卖出中国石油H股的时候,其A股还没有发行。事实上,中国石油A股就是选择在一个对其公司最为有利之时发行。考虑到各种实际情况,中国石油把A股发行价定在稍低于市场预期的16.7元,但相对于当年H股的发行价来说,已是天壤之别。

  从A股市场操作的层面来说,现在以这样的价格介入固然不会有什么风险,但如果无视中国石油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传统的新股炒作思路来对其进行操作,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拉高,这就有风险了。当然,从境内市场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要自主选择上市时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中国石油A股会在这个时候发行上市,偶然性的因素可能更多一点。但是不管怎么说,对于境内的投资者而言,在这一阶段毕竟不是买中国石油A股的最佳阶段,至少在对未来的想象空间上要打折扣。

  市场非理性想象股价

  中国石油发行与上市时的证券市场,正沉浸在大盘权重股价格大涨的亢奋中。很少有人关注到中国石油的发展前景,大家想到的只是与之板块相近的中国神华上市后高开高走,连续多天涨停,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都获利巨大的例子。

  虽然在这个时候,市场的资金面已经有捉襟见肘之嫌,但因为权重股仍然在上涨,所以凭借着“二八现象”,股指还在不断创新高。于是在市场上也就形成了这样的氛围:中国石油上市必然会被炒作,对它的股价高度要敢于想象。现在看来,这绝对是非理性的,然而却又是当时股市的现状。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石油A股的开盘价已经不可能低了,但问题是:对于这样的高价位,公司的业绩增长前景并不支持,而且在实际上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会愿意在这种高价位上不断地增持。于是,中国石油的高开低走也就成为必然。股市运行的一大特点是一旦趋势形成,就会形成或追涨或杀跌的格局。当人们看到新上市的中国石油高开低走,且机构席位在大量卖出,买盘分散且主要分布在普通席位上的时候,杀跌就成为人们的唯一选择。事实也表明,这半个多月下来,凡卖出中国石油的操作基本上都是正确的,买入则大都是错误的。

  中石油连跌拖累指数

  如果中国石油不是什么权重股,那么它的这种走势充其量也就是给高位介入的投资者以压力,还不至于对大盘产生多大的影响。

  实际上,今年下半年以来深市中小企业板块中的新股,大多数都是高开低走,毫不留情地将上市初期介入的投资者深套其中。但由于这些股票权重很小,介入其中的投资者也不多,所以基本上没有对大盘走势造成大的干扰。

  可是中国石油的情况就不同了,作为市值规模最大的股票,即便暂时还没有计入指数,也会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下跌,首先对市场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那些先期上涨的其他权重股,自然也就随之下跌。中国石化在中国石油上市当天股价短暂创出新高,随后大幅下跌,这就很清晰地表明了中国石油上市对其他同类品种的影响。

  按规定,中国石油在11月19日计入指数,如果当天它能够低开高走,那么对市场的影响会比较正面,多少也能够消抵上市后高开低走所留下的阴影。但它却是在这前一天出现2.4%的涨幅,到计入指数这天又继续下跌。

  很难想象中国石油为什么会在计入指数前一天受到大力追捧,难道是因为有人判断它进指数后会出现明显的上涨,并且拉动大盘吗?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那么上述情况出于什么原因呢?客观而言,在这个时候买入中国石油的人是弄巧成拙了。此后的5个交易日,中国石油连续下跌5天,屡创新低。不仅扩大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损失,还直接拖累了大盘指数。本周沪市曾跌破5000点,就不乏中国石油的“贡献”。

  至于因为中国石油破位下行而引发的市场恐慌,对股市的冲击就更大了。

  在这个时候,也许人们不能不接受这样的现实:中国石油的上市时机,对投资者来说并不理想。而上市后的走势,应该说是市场在特定阶段下的必然产物,股市在它的影响下所出现的下跌不可避免。市场内外因素决定了中国石油下跌,即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权重股溢价”产生泡沫

  10月份以来的股市走势,如果先前没有出现权重股的整体上涨,并且由此刺激股市屡创新高,同时也因为“二八现象”的泛滥而令多数股票下跌,大量普通者因为损失惨重而不得以在高位介入那些权重股,那么大盘不至于出现像现在这样的走势。

  应该说,正是机构对于权重股价值的集体性高估,市场氛围中对于“权重股溢价”的过度渲染,导致了权重股价格的飙升,泡沫的滋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石油的上市,实际上是受到了这种行情的裹挟,使之在上市前就在舆论上受到猛烈的追捧,不得不以很高的价格开盘。反过来,它也成为市场狂炒权重股的催化剂,推高了人们对权重股不切实际的预期。

  应该说最为本质的问题还是在市场本身。也就是没有能够给权重股以合理的估值,不恰当地将其导入了泡沫化。人们看到,这次是在中国石油上市后,由于投资者对其未来的预期出现分歧,加上市场也确实有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得它高开低走,意外地充当了股市下跌的“带头大哥”。

  如果是换了别的权重股上市,同样也会发生类似的问题,差别仅仅在于发生的时点与强度。所以,换个角度也可以说,看上去是中国石油充当了股市下跌的“带头大哥”,实际上是它的上市加快捅穿了权重股的泡沫。

  这有点像2001年,表面上看当时中国石化的发行与上市令股指从2245点开始回落,而在本质上是中国石化上市所形成的扩容压力,改变了当时的资金平衡,使得那些虚高的股价再也不能维持,从此揭开了大调整的序幕。

  当然,现在的市场状况与6年前是大为不同了,与中国石油的发行与上市同时开始进行的股市调整,和那个时候相比更为主动,其意义也更为积极。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权重股泡沫被挤压,包括中国石油这样的股票回归到合理价位时,也就会有新的行情出现。而现在看来,距离这一天未必会很远。所以,说不定一段时间以后,中国石油也会摇身一变,成为股市上涨的“带头大哥”。只是,即便到了这一天,大家也不要忘记这次调整所留下的教训,坚持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

    欢迎订阅《理财周报》!
    订阅电话:020-87385997(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邮发代号:45-138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